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过零丁洋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0 11:23: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过零丁洋 导学案 文天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民族气节。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民族气节。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1(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文天祥,字 履善 ,又字 宋瑞 ,号 文山 、 浮休道人 , 南宋 民族英雄。 2、背景补充:

文天祥,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坚持抗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自主学习2

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朗读提示:文天祥写此诗时被元军俘获,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他的心里既痛苦又无奈,朗读这首诗时,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凉。但诗的尾联与前三联不一样,意在明报国之志,所以应该读出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 自主学习3 (一)诗句研究

结合注释,翻译并理解诗句,试着描述一下整篇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景象。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一联对仗如何?表现了文天祥的什么感情?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气节?

(二)、试着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

1

二、合作学习(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结合诗句翻译,探究下面题目

(1)颔联上下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有何联系?

(2)用词重复乃写作之大忌,但作者在颈联中却连用“惶恐”、“零丁”,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写出来。

(3)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大声读出来,并说说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展示讲解(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棒的老师。)

四、巩固提升(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 1、默写这首诗。

, 。 , 。 , 。 , 。 2、据要求写句子。

①《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②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

③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心情的句子: , 。

④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

四、拓展延伸(由点及面,融会贯通)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2

过零丁洋 课堂练习

一、基础检测

1、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默写:

2、走进作者(结合目标检测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对理解此诗至关重要。)

《过零丁洋》作者是 , (朝代)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履善 、宋瑞 ,号文山。本诗是一首 言 。 3、理解重点词语

遭逢: 一经: 干戈: 寥落: 风飘絮: 身世: 惶恐: 零丁: 汗青: 丹心: 4、填空:

首联:属于 表达方式,叙述了人生的 、 两件大事。 第二联运用 的修辞,将 和 紧密结合,以“风飘絮”形容 ,以“雨打萍”比喻 。

诗中的第二联又称 ,第三联又称 ,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上的特殊要求是 。颈联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式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 ,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巩固提升

1、从本诗所写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属于( )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 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

3、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的句子是 , ;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

的诗句是 , 。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叙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三、补充材料

1、历史上有骨气的人的事例

A、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B、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C、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

D、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E、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F、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2、有骨气的名言警句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五、课后反思:(只有会反思的人,才能在学海中畅游!)

4

搜索更多关于: 过零丁洋学案 的文档
过零丁洋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kfnt6rahg6x2111f53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