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带教模式在护理实习
生中的应用
蒋玉兰1,谌绍林2,谢立琴1,李思思1,吴 杰1,石飞飞1,唐海蓉1* 【摘 要】【摘 要】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临床带教模式在护理实习生(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 1日~2017年4月30日某校全日制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实习带教;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4月30日全日制护生42名作为研究组,在传统带教基础上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理论与操作成绩、岗位胜任力与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与操作成绩、专业综合分析能力评分、教学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护生在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学习和专业发展兴趣、自信心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带教模式能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临床教学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9(025)023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临床带教;护理实习生;呼吸护理;满意度 【
文
献
来
源
】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qilu-
nursing_thesis/0201275174088.html
[基金项目]湖南省呼吸与危重症疾病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编号:2018SK4006);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湘教通〔2016〕400号)。
岗位胜任力是指将某一工作中卓有成就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性特征[1]。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是第3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2]。呼吸治疗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呼吸功能评估、呼吸治疗监测、气道管理、氧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呼吸康复训练及患者健康教育等[3]。呼吸治疗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在提高护理实习生(护生)的岗位胜任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按照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医学需求具有与岗位相匹配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根据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5]要求,自2017年6月以来在每届护生临床实习阶段融入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专科知识与技能教学培养,帮助护生在实习阶段顺利实现向临床新护士角色转变。2017年6月1日~2018年4月30日,我们对42名护生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带教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7年4月30日某校全日制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男6名(15.00%)、女34名(85.00%),年龄(22.15±1.62)岁;学历:本科16名(40.00%)、大专24名(60.00%);在校专业课成绩(84.82±7.96)分。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4月30日全日制护生42名作为研究组,男8名(19.04%)、女34名(80.96%),年龄(22.12±1.12)岁;学历:本科17名(40.47%)、大专25名(59.53%);在校专业课成绩(83.39±8.64)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护生在临床实习前接受岗前培训和教育,然后根据实习大纲要求,
在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ICU等科室轮转实习,其中内、外科各选择2个不同科室,每个科室实习4周,共实习40周。护生按各科室制定的带教计划完成实习任务,出科前完成各科室的理论和技能考核,轮转实习结束后,完成护理部组织的综合技能考核。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临床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成立教学师资团队 通过外请专家及院校联合方式组建一支师资团队,其中包括2名呼吸治疗专科护士。
1.2.2.2 教学管理方式 设教学班长1名、副班长1名,各轮转专科设辅导员1名,其中重症医学科设2名辅导员。
1.2.2.3 三阶段呼吸治疗护理临床教学框架 在传统实习护生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三阶段呼吸治疗护理临床教学框架,即呼吸治疗专科理论学习+呼吸治疗技能操作工作坊实训+临床实践。①阶段一(呼吸治疗与基础课程):理论学习安排在实习第1个月,120学时。编印1部呼吸治疗护理讲义,内容涵盖呼吸治疗基础与临床、呼吸机的应用基础、呼吸治疗相关技能与护理、危重患者急救与管理技能及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能等。采取院校联合+外请呼吸治疗专业师资老师以讲座形式开展呼吸治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启蒙教育。护生在培训期间进行相应内容的同步实践,并及时反馈问题,以监测培训效果。②阶段二(呼吸治疗技能操作工作坊):技能工作坊1周40学时,包括呼吸康复(气道管理、肺康复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物理治疗、呼吸慢病阶段性管理)和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内容。教学形式为讲解-示教-观摩-练习-考核过关。练习与考核以分组形式完成,保证人人有动手机会,培训考核无死角。③阶段三(临床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