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22:22: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rehabilitation)是达到下述目标的一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的内涵

1.康复的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一切手段,分别称为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从而构成全面康复。

2..康复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整体或者局部功能水平为主线,以整体的病人为对象,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也许局部或系统功能无法恢复,但仍可带着某些功能障碍而过着有意义、有成效地生活。康复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3.康复工作应尽早进行。使病、伤、残者所丧失或削弱的身心、社会功能,能尽快、尽最大可能地恢复、代偿或重建,以达到最佳状态,使病、伤、残者能担负起他们能负担、应负担地社会职能。

4..康复不仅是训练患者提高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病、伤、残者重返社会。

5.康复是一种理念、指导思想。必须渗透到整个医疗系统,包括预防、早期识别、门诊、住院和出院后的患者的医疗计划中。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三维的思维模式,即不仅治病救命,还要特别注意其实际功能。

康复的方式

A.康复机构的康复B.上门康复服务C.社区康复(CBR)或基层康复 康复相关要素

a.康复对象 b.康复措施c.康复目的 d.康复领域e.康复的提供

?需要纠正的是:康复≠恢复

康复医学

定义: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保健、预防、临床组成全面医学。 (二)对象、范围

对象是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医学的组成

?康复医学组成

理论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医学的对象是患者及其功能障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或代偿其功能。康复评定不是寻找疾病的病因和诊断,而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工作方式

?康复医学一般采用治疗合作组的方式。

?组领导一般为康复医师,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 残疾问题 定义

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康复的基本目标

是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使残疾人能在某种意义上像正常人一样过着积极的工作性的生活。 1.在可能的情况下,是残疾人能够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劳动就业,经济自主。

2.由于残疾严重、残疾人老龄等,不能达到上述目标的情况下,增进残疾人自理程度,保持现有功能或延缓功

1

能衰退。

基本对策

1.病损:?恢复或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调整心理状态,加强接受与克服的心理。 2.残疾:?利用和加强残存的功能;?假肢、支具、轮椅、辅助器的装配和使用,以补偿功能。 3.残障:?改善居住和社会环境;?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就业,保证受教育和过有意义的生活。 残疾预防

A.一级预防 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优生优育 产前检查 预防接种 合理营养 合理用药

B.二级预防 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 治疗结核病 高血压 基本的手术治疗

C.三级预防 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减轻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康复医学评定

?定义:评定也称评价,是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检查与测量障碍,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并进行障

碍诊断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潜在能力进行评测,以确定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程度或残存功能及潜力,

为制定治疗计划、判断疗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时间、目的 (1)初期评定

一般在患者入院(或康复治疗)初期完成(最迟不超过入院后7天)。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据此确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2)中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中期进行。目的是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功能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如何。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确定是否继续或修定原治疗方案。

(3)末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为患者能重返家庭、社会作进一步的建议。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张力评定

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正常肌张力有赖于完整的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以及肌肉本身的特性。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异常肌张力

?1.肌张力增高 ?2.肌张力低下 ?3.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痉挛,表现为折刀样现象(在被动屈伸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强直, 表现为铅管样强直(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为锥体外损害现象。

? ③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

表现为迟缓性麻痹,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小脑病变、脑卒中迟缓期、脊髓病损的休克期等。

肌张力评定

2

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关节活动度之末出现突然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最小的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度后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当继续把关节活动度检查进行到底时,始终有小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关节活动度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检查有困难。 1级 1+级 2级 3级 4级 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弛缓性麻痹程度的评定

1.轻度:包括肌张力降低,肌力下降,把肢体放在可以下垂的位置并释放时,肢体只能短暂地抗重力,然后立即落下,仍有一些功能活动。

2.中到重度:包括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肌力零级或Ⅰ级(徒手肌力检查),把肢体放在可以下垂的位置并释放时,立即落下,不能进行任何有功能的活动。 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除了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致肌张力的变化外,肌腱的挛缩、关节的僵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

肌张力检查必须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中进行,患者应尽量放松。检查者活动受试者肢体时,应以不同速度和幅度来回活动,并两侧对比。 二、肌力评定

?定义: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量。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的力量,藉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力评定的主要目的是: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围与程度;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原因;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检验训练的效果。 肌力分级标准 MMT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名 称 标 准 相当正常肌力的% 0 1 2 3 4 零(zero,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10 25 50 75 微缩(Trace, T)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差(Poor, P) 可(Fair, F)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良好(Good, G)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3

5 正常(Normal, N)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100

手法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1.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的无力肌肉的替代动作。 2.选择适合的测试时机,疲劳时、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3.测试时应左右比较。

4.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与肌肉或肌群牵拉方向相反;施加的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段的远端部位。 5.肢体运动时,被检查肌肉附着点近段肢体应得到可靠地固定。 6.中枢神经系统病损,肌张力高时,不宜采用手法肌力检查。 肌力评定的禁忌症

?严重疼痛、关节活动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或滑膜炎、软组织损伤后刚刚愈合、骨关节不稳定、关节急性扭伤或拉伤等为绝对禁忌症。

?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亚急性或慢性扭伤或拉伤、心血管疾病为相对禁忌症。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定义: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有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之分。AROM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PROM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ROM评定的目的

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并找出其原因; 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

确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判定可能康复的程度; 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客观测量ROM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训练的效果; 为病人及治疗师提供动力,为科研提供客观资料等。 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

1.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

2.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痉挛。 3.关节周围软组织瘢痕与粘连。

4.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 5.关节内游离体。 6.关节结构异常。

7.各种病损所致肌肉瘫痪或无力。 8.运动控制障碍。

ROM异常的分析

(1)正常情况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要小于被动活动范围。当关节有被动活动受限时,其主动活动受限的程度一定会更大。

(2)关节被动活动范围正常而主动活动不能者,常为神经麻痹或肌肉、肌腱断裂所致。

(3)关节主、被动活动均部分受限者为关节僵硬,主要为关节内粘连、肌肉痉挛或挛缩、皮肤瘢痕挛缩及关节长时间固定等所致。

(4)关节主、被动活动均不能者为关节强直,提示构成关节的骨骼之间已有骨性或牢固的纤维连接。 临床上以关节活动受限较多见。

(5)关节活动超过正常范围亦是一种异常表现,可见于周围神经病损所致的肌肉弛缓性瘫痪、关节支持韧带松弛以及关节骨质破坏等病人。

四、步态分析

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在此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位置分为摆动相和支撑相。

4

搜索更多关于: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 的文档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kodx1s85m8wrp7230mk0mq5e7eb5x017w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