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服从项目部和监理的指挥。
3、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机定人,配专职挖机指挥人员。
4、在整个施工期间,加强监测地基沉降、开裂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处理。
5、挖土机的工作范围内中,不得有人进行其它工作。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并派专人现场指挥,注意现场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6、及时做好坑边围护措施,基坑上边缘采用脚手管搭设1200mm高防护栏,,土方开挖后沿坡顶3m范围内不准堆放材料等重物,确保边坡安全。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7、挖掘机作业时应处于平稳位置,并制动住行走机构,配合作业机械应在挖掘机停止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禁止用铲斗破碎石块等物。
8、工作时,铲斗不应一次掘进过深,提斗不应过猛,落斗要轻快,回转和制动要平稳。
9、铲斗未离开土层不得转向,不得用铲斗和斗柄以回转作横向波动重物或汽车。凡是离开驾驶室,不论时间长短,铲斗必须落地。
10、装车时要让汽车停好,铲斗不得在汽车驾驶室顶上过越过,卸土时铲斗尽量放低,汽车装满后,要鸣喇叭通知驾驶员。
11、地下室降水保证措施
11.1、井点成孔和下井点管时确保准确无误,严密注意行人安全。 11.2、机电设备应有专人监护,24小时有人值班,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工作。
11.3、配置专用漏电保护装置,设备接地电阻应小于0.5Ω,确保用电安全。
11.4、在土建配合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采取特殊措施。 11.5、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时如遇到雨天,应提前及时做好300×300×200的简易明沟,将雨水及时排至600×600的集水井中,再进行下道工
序施工。
12、在土方开挖结束后,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在边坡外8米内严禁堆放建筑砂、石等材料,防止因堆载过大导致滑坡等不良现象,并派专人巡视,密切注视基坑、边坡周边的土质状况,发现不良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
13、工作结束后,将挖掘机驶离工作区,停放在安全平坦的地方。 14、做好保洁工作,做到工完场清路洁。严格执行市建委建工局关于施工时间的规定,在允许夜间施工的场地,机械、车辆应尽可能小油门操作,严禁夜间鸣喇叭,减少噪音扰民。
15、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安全事故为零。
十一、 挖土应急预案
基坑施工采取信息化施工方法,认真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提前调整,清除隐患,在严密监测、数据可靠,分析准确的前提下信息化施工,对基坑工程尤为重要,事先设立预案,发现异常趋势即时拿出方案,指导施工,并跟踪管理、跟踪监测、验证效果,确保基坑工程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一)预防措施
1、开挖时,做好深层搅拌桩接头及地表水的止水工作,确保基坑不发生漏水和渗水现象,必要时,可用高强度砂浆砌筑砖或对其进行挂网喷浆处理。
2、现场储备一定数量的槽钢、钢管、水泥、圆木、模板、草袋、砂
包、水玻璃、防雨彩条布。
3、必要时做好灌槽、回灌井,发现周围地下水降深过大时,回灌水。 4、在进出通道设置安全防护。用钢管搭设通道,上部用竹篱笆防护。南边出口至西侧高压线,电线杆在距离高压线1.5m处开始搭设,内部横向拉杆应布置在距离高压线1.5m外。防护架采用毛竹搭设,立杆间为2.0m,间距为4.5m~5m,防护架步距为1.8m,内设斜拉杆,外立面设置剪刀撑,为提高抗风能力,在防护架两边设置间距为6m的斜拉钢丝绳。(详见图)
(二)应急措施 1、基坑漏水
1.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坑内漏水严重, 先在坑内封堵抢险,待堵住漏洞后,同时查明水源,分析原因;针对情况可采取在坑外相应区段采用压密注浆等措施进行止水。止水完成后,可将坑内抢险封堵之物逐步拆除,拆除过程中密切注意原出水处情况。
1.2开挖期间最可能产生的问题是基坑漏水和降水不到位。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如果出现轻微渗漏应及时封堵并插引流管;
⑵如果漏水较严重,应立即回填,视情况采用坑外注浆、坑内封堵的方案;
⑶如局部地下水降不到位,可适当延长降水时间或增设井点及横竖挖明排水沟汇入集水井。
2、地下深层搅拌桩位移过大,超过预警值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监测发现地下深层搅拌桩位移过大,超过预警值时,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才能继续
开挖;同时,增加基坑监测频率。
3、周边道路沉降过大、管线受威胁
在基坑开挖中,如发现周边道路、管线沉降过大,立即中断土方开挖,分析原因,区分是位移引起的还是漏水、管涌引起的,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在沉降区及周边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
4、道路开裂、管道破裂
在基坑开挖中,当发生道路开裂、管道破裂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水源、气源,配合盐城市政有关部门进行开挖修复,针对不同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后,并在开裂区用压密注浆加固该土体。
5、基坑坍塌
基坑发生坍塌预兆时,经分析认为采取有力措施可保证基坑稳定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如无法保证其安全,应首先撤离坑底的施工人员;其次切断可能坍塌区的电源;再将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带。
基坑坍塌后,如发生人员受伤,经简易救护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护;待基坑坍塌基本稳定后,应及时组织工人沿坍塌坑底钉圆木桩加固,并堆积砂包进行叠压,同时通知甲方、监理、设计部门现场查看,制定处理方案。
发生基坑坍塌的工程,项目经理部应立即分析近期可能再次发生坍塌的地段,并迅速将人和设备从可能发生坍塌的地段撤离,同时立即向公司汇报。公司经理、总工程师等领导到工程现场进行研究,进一步对基坑坍塌的安全性进行论证,并组织项目经理部拿出下一步工作方案。
5.1在工程开工前首先建立以土建总承包为主,有桩基分包单位、业主、总包管理和监理参加的抢险小组。对施工过程中无法预测而可能出现的前期施工质量问题作足够的思想上、物质上、劳动力上的准备,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处理与解决。做到“先处理、后施工”的原则,杜
绝盲目施工。
5.2注浆队伍常驻现场,处于待命状态,当保护管线和建筑物发生危险后采取暂缓施工,坑外跟踪注浆,通知有关部门组织抢险、加固。
5.3当发生较大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沉降时,采用人工回灌溉补充地下水。
5.4挖土现场应配备足够的防汛物资(水泵、塑料薄膜、铁钉、铅丝等),出现下雨天气,及时对已开挖好的土体进行覆盖。
6、管线位移过大及破坏
6.1在土方开挖前与各管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熟悉各管线的走向及最近点阀门或关闭点的位置,并告知管道处土方开挖的具体时间,明确专人与上述单位保持联系。
6.2 管线一旦出现位移过大或破坏时,应立即疏散操作人员及操作机械、切断操作区域电源、水源,并立即汇报项目部主管人员。 6.3项目部主管人员接报后,应立即关闭附近阀门,同时与管线的主管部门联系,积极组织及配合抢修,同时现场加强维护及监管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