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在企业的运作模式上,采用了“高度自制”的策略,一个企业囊括了几乎所有零部件的加工、装配活动。不仅如此,还把分销、甚至零售环节的业务也纳入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内,最后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超级组织。这就是人们说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
纵向集成(Vertical Integration)模式
如果产品生产阶段很多的话,企业从产品的最底层或靠近底层的阶段开始直接生产; 或者,当产品是由独立的多种零部件构成时,企业从事相当大一部分零部件的直接生产。 许多企业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共同的市场利益和业务结成战略联盟占据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化,从“大而全、小而全”向“分散网络化制造”转化,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设计、开发与生产转化。 供应链定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环节分析法:
供应链流程的4个环节:顾客订购环节、补充库存环节、生产环节、获取环节。 供应链环节的子流程:
在每个环节的内部,买方的目的是确保可以得到产品并且通过规模购买达到节省的目的。供方试图预测消费者订货并且尽量减少接收订单的成本。
尽管每个环节有基本相同的子流程,但每个环节之间还是存在着几个重要的区别
1)在顾客订购环节中,需求发生在供应链外部,并且不确定,在其他环节中,订单发出也是不确定的,但是可以依据供应链各环节的政策反映出来。
2)订单规模不同。从消费者移动到供应商,个体订单的数量在减少而每个订单的规模在增加。
供应链的环节观点清楚地表明了供应链所包括的所有流程及每个流程的承担者。当涉及运作决策时这个观点非常有意义,因为它清楚表明了供应链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并且表明了每个流程的预期产出。
拉动流程:对顾客订单的反应启动拉动流程。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
商业运作模式:
几乎所有的基本工作都是建立在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基础之上,企业极有可能由于客户需求的错误预测,而承担极大的风险。另外,分销渠道中的每个公司都重复的进行预测运作 推动流程:对顾客订购预期的反应启动推动流程。需求是未知的,因此必须进行预测。
商业运作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与最终客户直接联系和沟通,进一步推进了这种针对客户要求的“量体裁衣”的服务方式。 竟争战略:针对一个或多个客户群体设定目标,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沃尔玛—成本低,可的—便利)
关注公司产品和服务满足的客户需求组合,建立在顾客对于产品成本、成品送达与反馈时间、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偏好基础上,与供应链关系—战略匹配。
供应链战略:包括对供应链主要结构的说明,以及我们传统称为供应战略、运作战略和物流战略的内容。还要包括关于库存、运输、生产设施和信息的供应链设计决策。
供应链战略则关注原材料的获取,物料的运进运出,产品制造或提供服务的运作,产品的配送,后续的服务以及这些流程是由公司自行解决还是外包。
戴尔的直销决策;亚马逊修建仓库来储存某些产品,同时又继续雇佣分销商来进行另一些产品的供应;丰田决定在每个主要市场区域都建立生产厂。 供应链驱动要素以及如何影响供应链:
库存:供应链中所有的原材料、流程中的半成品和制成品。库存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反应能力和赢利水平通过备好货物,在顾客需要时随时可得来满足顾客,从而增加需求;协调供需;利用生产和配送过程中的利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运输:将库存品从供应链中的一处转移到另外一处。运输方式的选择影响反应能力和赢利水平
设施:供应链中物质储存、装配或制造的地方。分为两类:生产场所和储备场所。 设施的选址、功效和弹性影响反应能力和赢利水平
信息:整条供应链中关于库存、运输、设施和顾客的资料和分析。 信息为管理者提供机遇,从而影响反应能力和赢利水平
采购:是选择由谁来从事特定的供应链活动,如生产、储存、运输或信息管理。在战略层次上,这些决策确定哪些职能由公司自己履行,哪些职能寻求外包。采购决策也会影响供应链的响应性和效率。
定价:决定着公司对通过供应链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如何收费。定价影响商品和服务的买方的行为,从而影响供应链绩效。
第二部分
预测的方法
1、 定性预测法:主要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通过判断和意见做出预测。
部门主管讨论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用户期望调查法,Delphi法 2、 时间序列预测法:运用历史需求数据来预测未来需求。
3、 随机法(因果关系预测法):未来需求与有关外界因素高度相关,利用对外界因素的预
测(例如价格与需求高度相关,通过预测价格来预测需求) 4、 模仿法(仿真法):通过模仿消费者选择进行需求预测
预测的组成
任何被观察到的需求都可以分解成为系统成分和随即成分。
被考察需求(O)=系统成分Systematic component (S)+随机成分Random component (R) 系统成分是指需求的期望值,包括:
需求水平Level—扣除季节因素影响后的目前需求; 需求趋势Trend—下一时期需求的增长或衰减率;
季节性需求Seasonality—可预测需求的季节性变动。
随机成分指预测中偏离系统需求的那部分,不能用目前的需求变动所解释 预测的目的:剔除随机因素的影响,估计出系统部分需求
需求预测的基本步骤
1、理解预测的目标
2、供应链需求计划和预测结合 3、识别影响需求预测的主要因素 4、选择最适当的预测方法 5、预测的实施及计算误差
预测的时间序列法
(1)系统需求
需求水平L:目前需求(扣除季节性影响) 需求趋势T:下一时期,需求的变化
季节性需求S:可预测需求的季节性变动
复合型:系统需求=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需求 附加型:系统需求=需求水平+ 需求趋势+ 季节性需求 混合型:系统需求=(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需求 (2)时间序列法的分类
静态法
1、含义
对系统需求的要素(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和季节性需求),只预测一次,就算有新的需求也不再更新。 2、定义
—基期的需求水平(剔出季节性影响) —需求趋势
—t期的季节性系数估计
—t期实际观测到的需求值 —t期的预测需求
—一个周期所包含的时期数,如一年有4个季度
混合型: 系统需求=(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季节性需求 预测公式:Ft+l=[L+(t+l)T]St+l(7.1)
第1步:预测需求水平和需求趋势
时期数Periodicity (p):在周期内包含的所有时期之后,季节性周期将重复进行 从l+1到l+p这段时期的平均需求是l+(p+1)/2时期剔除季节性影响后的需求 (1) 剔出季节性影响因素
剔除季节性影响后需求以一个固定比率变化,即剔除季节性影响后的需求与时间t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 (2) 线性回归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