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二联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诗歌赋予大雁和君山人格化的特点,上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解析】题干问“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首先要明确“表现手法”包括的范畴,然后结合第二联分析。“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颔联写仰观天宇所见、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却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且这两个动作的对象是“雁”和“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诗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点睛:“表现手法”,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又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描写手法包括动静、虚实、正侧等,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包括衬托、渲染等。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如下:首先准确指出使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这一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中,主要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用“引”和“衔”来写雁和山,这是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16.名篇名句默写。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重点字:篱、盈)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受)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重点字:急) 17.D
A.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这里误以为褒义词,应改为“无微不至”; B.不合语境,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有气势;
C.对象错误,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人动心.不能用来形容文章; D.使用恰当,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一个时期.符合语境;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18.B
A.搭配不当,“推动”与“精神”不搭配,删掉“和推动”; B.正确;
C.结构混乱,“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句式杂糅,删掉“迫在眉睫”;
D.成份残缺,“构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活动”后加“的机制”;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 19.C
正确率: 35%, 易错项: B 解析
由材料第一句“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和备选句内容可知,材料的主要内容是
关于“物的崇拜”和“富贵”、“炫耀”、“时尚”之间的紧密联系。
由题干中的标点符号可知,填入横线的第三个句子由两个分句组成,其他均由备选句单独成句。 分析备选句可知,①句“人们只好再吹一个”和②句“它极像不断吹出的肥皂泡”都是在说“肥皂泡”的比喻,②句“肥皂泡太大而破灭”和①句“再吹一个”在逻辑上是顺承关系,因此①句和②句分为一组,且②在①之前;③句“时尚能兼备美与稀缺当然好”和⑤句“在美与稀缺二者中”都是在讨论“美与稀缺”的问题,⑤句从时尚引到美与稀缺何者更重要的问题,③句进一步说明美与稀缺不可能永远得到兼顾,因此③句和⑤句分为一组,且⑤在③之前;④句“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不可以用来炫耀了”和⑥句“时尚的性质在于”分别对应段首的“富贵、炫耀和时尚”,因此④句和⑥句分为一组,且④在⑥之前。 将备选句分为②①、⑤③、④⑥三个组合后,再看句子之间的顺序。④句“大家都拥有此物,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不可以用来炫耀了”承接段首句“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因此④⑥填入第一、第二处空格;②①用“肥皂泡”的比喻具体解释⑥句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可与⑥句相承接,且②①在句意上可以连为同一个句子,因此②①填入第三、第四处空格;⑤③从时尚的话题引申到对美与稀缺关系的讨论,因此填入最后两处空格。 整理可得,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④⑥②①⑤③。
20.答案解析
①“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 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意思题意符合即可。) 解析
分析试题: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简明即以尽可 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要表达清晰,力求避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罗嗦。得体即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注意字数要求。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先认真阅读语段,了解大意,然后再理解上下句的意思,最后要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注意字数限制。 21.
面对内心的烦恼,有的人神情沮丧,自甘沉沦,有的人重塑自我,意气焕发; 面对友情的失落,有的人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有的人自我调节,精神振奋。 解析
分析试题: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
本题属续写式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为本题考点。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常认为,“孤”意味着孤独、孤单,与“孤”相关的词也大多带着批评和劝诫的意味,如:“一意孤行”“孤芳自赏”“孤注一掷”……生活中,也许你会时常感叹自己太孤独,没有谈笑风生的朋友,缺少缺少志同道合的知音。但人生旅途中,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孤身一人,直面风雨,勇敢上路,正如清代诗人袁枚在《独秀峰》中所云: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后,你对“孤独”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孤独”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经历,产生怎样的感想呢?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 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 “神瑛侍者”呢? 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