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8高考语文考前最后辅导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30: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08高考语文考前最后辅导 第一版块:语言知识 一、语音部分 【友情提醒】

1、审题时弄清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特别注意“完全不相同”与“完全相同”等关键字眼。否则,很容易前功尽弃。

2、解题时,一定要慎重,万不可马虎草率。我们应尽量回忆起复习中所积累的、与题目有关的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3、重点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二、词语部分 【友情提醒】

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特别强调辨析词语的时候,注意去同辨异,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三、语病部分 【友情提醒】

解答语病题很有技巧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寻找敏感点,善于比较,高考病句题的病点一般都是很规范的。

(2)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1)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2)逻辑思维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3) 六种主要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 (a)介词结构,如:“通过??”“对于??”;(b)较长的修饰语;(c)重复概念,如“胜利凯旋”。 ②搭配不当。

(a)由并列性短语引起。(b)动宾搭配的固定结构。如:“起到??作用”;“达到??目的”。(c)双面式的情况。如:“能否?”“?高低?”(d)介词结构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

(a)并列性短语的排列顺序。(b)复杂的定语和状语的内部排列。(c)分句间的前后位置。(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④结构混乱。

(a)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的混乱。(b)词语误用引起的混乱。如:《消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c)杂糅。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 ⑤不合逻辑 (a)矛盾。如:《蔡文姬》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b)语意适反。(尤其注意双重否定、反问句)(c)概念范围不清。如: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

⑥表意不明。主要由结构层次划分不清、指代不明、词义不明确、省略不当引起。 第二版块:语言的综合表达 【扩展语句】 【友情提醒】

扩展语句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审清题意,辨析试题类型(情境型或单句扩展型),明确扩展重点。 ②必须“伸展、扩大”,这是前提。试题中给定的字、词、句就是起点,就是基础,特别是关键词须用全、用尽。这是扩展的原则。

③要合理的扩展。所谓“合理”包括两个方面:(1)扩展后的句子必须正确,不能扩展成病句;(2)扩展后的内容和文字要与所需表达的语境相符。 【压缩语句】 【友情提醒】:

“压缩语段” 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也有着很强的技巧性,有一定的难度。它主要考查信息筛选能力(提炼)和整合能力(概括)。以下几方面必须注意:

(1)严格审题,明确要求:注意条件性压缩题型,弄清压缩的对象,即“压缩什么”。弄清压缩结果指向,是一句话新闻,还是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在表达形式上是“一句话”,或单句或复句,但不可以是句群。而标题还要注意新颖美观,引人注意。

(2)准确筛选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根据陈述对象,区分出最重要、比较重要、次要的信息;区分出主题信息、干扰信息。根据材料性质,明确蕴涵主题信息的重要语段,例如消息的主题信息主要集中在“导语”部分。

(3)注意字数限制,进行加工整理。题中对字数的要求不可违背。但这种限制也是对表述内容容量的一种暗示,例如有“不超过50字”的限制,答题时只用了30个字恐怕就不行,那容易漏掉必要的内容,最低也得用40个字以上才能表述恰当的内容。据此对主要信息进行提炼、合并,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如原因、论据、过程等。或归纳或概述,连缀成句,不出语病。

【句式的选择与变换】 【友情提醒】

(1)句式变换的实质是同义句间的转换,变换前后可有语气和表达效果的差异,但基本信息是等同的,即不改变句子原意。因此不可随意添加或删除词句,以改变原意。

(2)长变短要先提出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将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其它分句;同时注意上下分句的连贯。有时还要看清题干中要求你改写成几个句意连贯的句子。短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可在几个短句中选定一个句子作为基本句),将其它短句按顺序镶嵌到这个基本句中去,作为修饰语出现。最后务必检查结果是否成为单句。

(3)下定义要注意格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定义句应该是单句形式。要注意从语段中准确筛选出能被定义项本质特征的语意信息。

(4)整句是指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散句改整句就是将散句变成排比句或对偶句。 【仿写句子】 【友情提醒】

仿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连贯、简明、得体,句式和修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因此它既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又是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它既限制了思维方向,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中识别、筛选合理的信息,又要求仿照规格练字造句,既合语法又工修辞。要注意以下四点: (1)话题要统一

话题即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话题式、隐性话题式。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 (2)句式要统一

仿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

(3)修辞要统一

仿句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 (4) 色调要统一

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色调即

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值得说明的是,此项要求与前三项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只要色调统一,内容是灵活的 ,但它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连贯】 【友情提醒】

(1)句子的连贯组织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等。譬如说,先古后今,先外后内,先总后分,先因后果,都可在解题时作参照的。解答排序题时,可根据情况抓住关键词灵活的从整体或局部衔接入手。

(2)在许多情况下,句子的连贯不只是所补内容内部的事,还要充分顾及一定上下文的语境。我们在解题时,应注意句式的一致和陈述角度的统一(如主被动句的互换)。

(3)我们还要注意语段的性质:议论性文字要注意保持事理的逻辑性,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描写性文字,要保持写景抒情的和谐性。注意到语段里中心句的统摄作用,看看话题是否统一,是否有多余的句子影响了衔接和照应;还可以借助一些代词、关联词语和提示性的附加语来解答问题。

(4)注意删除重复词语或句子,以及消除句子表述中的歧义,使句子简明。 【得体】 【友情提醒】

得体的要求主要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它包括多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不能在任何时间、地点都采用一种形式。用语可口头的,亦可书面的;可和风细雨式的,亦可风暴雷霆式的;可委婉亲切的,亦可尖刻犀利的。

(2)要考虑接受语言信息者的身份、特点。对人民,对敌人,对长辈,对晚辈,对获得成绩者,对暂时受到挫折者,甚至对不同性格的人,都要考虑他们接受语言的主客观因素。 (3)要符合表达目的的要求。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说话的目的性一般都是比较明确的;语言的针对性强,就能容易达到所要表达的目的。

(4)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特点。比如说,有文化修养的人,不讲污言秽语;如讲了,用语就不得体,就会失去身份,丢掉脸面。说话要注意分寸,掌握一定的尺度,不能不负责任地胡言妄语。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几点来衡量语言运用是否得体。 【图表转换】 【友情提醒】

(1)要根据题干要求努力读懂图表,注意几个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探知规律。 (2)注意解题结果的指向要求,例如是对图表信息的描述,还是据此得出结论,还是进一步提出建议,须注意答案的表述应有所不同。 【续写】 【友情提醒】

(1)严格审题,明确续写要求,是揭示材料蕴涵哲理意义,还是对上文的总结等。

(2)注意材料的特点,采用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比喻类材料,分析时注意喻体、本体间的对应。

(3)表述规范,连贯流畅,无语病。

【其他类】 【友情提醒】

(1)接触新题型,要镇定不乱,万变不离其宗,透过形式表层,把握考题的本质要求。 (2)加强审题,采集题干信息,揣摩命题意图,明确答案指向。 (3)表述准确规范,通顺连贯,切忌语病。 第三版块:文言文阅读 【友情提醒】

1、文言文在取材上一般选用较为浅易的文言文,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学生在筛选文中的信息,以及理解语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方面的能力。文本的阅读难度不会很大。

2、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3、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出现粗心大意的把握,犯低级错误。

4、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方法解析:文言实词是必考内容,先了解命题者 设题方法(一):偷换一个比较适合语境的解释,但字本身没有此解。 设题方法(二):偷换这个字多个义项中的其他义项,并且此义项似乎也适合语境

小结: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常用实词的用法,设题多设置与正确义项相关联的来加以混淆。针对以上归纳的常见的设题类型,我们读文章时应注意掌握一些推敲方法:

5、常见虚词的考查,其中有一半句子来自课内,请大家复习时回归课本,记好课本中的例句。

6、在解答第9、10小题这种涉及文中信息的筛选、语句意义理解、内容要点归纳的题时,要注意从文中准确筛选相关信息、作具体的对比分析,特别注意张冠李戴和时间段混淆的情况。

方法解析:本题考点为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该题型常见设题角度:

1、 出题者往往抓住人的潜意识,顺应人的主观愿望,而违背文章的客观事实。 2、 时序颠倒

3、 在某个重要的词语的解释上做文章。

【小结】解题方法三步走:认真审题——回归文本——比较差异。 【文言译句】 【友情提醒】

1、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2、翻译时,既要理解透实词的语境意义,也要把握住虚词的具体用法,更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和全句的语气、语调,点好句末标点。力求做到准确、通顺。

3、根据去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

搜索更多关于: 2008高考语文考前最后辅导 的文档
2008高考语文考前最后辅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5i453q5e7d82v9y97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