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19:19: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瓷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D正确。

知识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注意: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6

(2)化学反应的分类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注意: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4)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三馏 物理变化 蒸馏、分馏 化学变化 干馏 7

四色 五解 焰色反应 潮解 溶化、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氢化、氧化、水化 风化、炭化、钝化、 催化、皂化、歧化、 卤化、硝化、酯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 十八化 汽化、 液化、 酸化、

(5)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

【典例3】(2018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所制氢气用于新核聚变燃料 能源汽车

【答案】B

【解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N2↑+2CO2↑+4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

CO2+2H2O,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D.开采可燃冰,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变式3】(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8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答案】D

【解析】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A错误;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D.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D正确。

知识点四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2、胶体

(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9

(2)Fe(OH)3胶体的制备 ①制备原理: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3)胶体的应用 ①工业除杂、除尘 ②土壤的保肥作用 ③豆腐的制作原理 ④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⑤明矾的净水作用。 3、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散质微粒成分 溶液 <1_nm 胶体 1~100_nm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较稳定 浊液 >100_nm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不均匀、不透明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不能 离子或小分子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稳定,静置无沉淀 能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食盐水、蔗糖溶液 稳定性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分类 能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Fe(OH)3胶体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易错警示】

泥水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典例3】(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0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dt23kgmq1wxgu8k8be9y6ym8c7oz00mur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