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居住区规划原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2:23: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居住区规划内容:1)选择、确定用通系统、商业及就业中心、开放空间况 有弹性 有余地 理布局 2.利用绿化 3.利用地形 3.在路口,服务半径端(100~150m),使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等之间的关系。c 根据功能、目标要17.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使利用人工壁障 用方便(3)其他设施 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3)拟定居住建求和采用的特定原则,提出该住区规用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25.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1住宅结合建筑功能布置 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划的概念模式和初步方案,并进一步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最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3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骤形成完整统一的居住区绿地规划系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比较修改和深化 基本要求。2)卫生要求 为居民创设施布置在住宅底层可减少居住区公1.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统,并与城市总的绿地系统想协调 2)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3)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要求共建筑的用地。宜于布置在住宅底层骤:应与住宅建设步骤一致。首先配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和用地的大小a评估未来住宅和相应居住区有良好的日照、通风等条件,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一些对住户干置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待到一定人口化,以节约用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服务设备的空间需求,测算初步方案以及防止噪声的干扰和空气的污染扰不大、本身对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规模时, 再建造居住区级公共建筑。的绿化、湖河等自然条件要充分利用。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中各类居住单元的容量,将空间需求等。3)安全要求 为居民创造安全共服务设施。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2.基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基本要求(3)应注意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4)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分配到初步方案所拟定的未来各类居的居住环境。A防火 建筑物之间要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空间的借用 和步骤:首先考虑非那根便居民的生居住区绿化是面广量大的工程,不应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住单元中。b估算未来居住人口所需有一定防火间距,防火间距因情况而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高低层住宅混活,另外也要考虑经营管理合理,节追求名贵的花草树木,应以价廉、易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的住宅数量、住宅的桃树和类型组合,异。B防震灾 1居住区选择避免在合布置3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约投资和用地等,并适当为今后生活管、易长为原则,绿化可以草地为主,2.居住区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由自估算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家庭人口地震是有崩塌危险区2考虑有适当的台 逐步提高留有余地。 树径不宜过小,宜在10cm以上,在居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要素指比例,并根据家庭类型对住宅进行分安全疏散用地3居民区道路应平缓畅26.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33.居住区工业的规划布置分布:可采住区的重要地段可少量种植一些形态地形、地质、水温、气象、植物等;类(4)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5)通,便于疏散,并分布于坍塌范围之①嵌入式②外接式③半插入式④院落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方式布置优美、具有色、香和地方特色的花木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等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备的外4居住区各类建筑除考虑建筑设防式 方式:(1)单独布置;(2)与其他生或大树,使整个而居住区的绿化环境精神要素—之社会制度、组织、道德、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烈度要求外,房屋体形计量简单,采27.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产服务设施结合,组成综合楼;(3)能保持四季常青的特色 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修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6)拟定各级用合理层数,间距和密度C防空 1(1)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8里用新建住宅底层作为生产用房。居4、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 1、养等。 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平战结合”原则2防空地下建筑与种)①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住区道路和交通规划布置 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1h㎡左右)、3.居住区组成内容(根据工业类型)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辆和停泊方式。地下工程管网的规划设计密切结合4)学,中学等②医疗卫生——医院,诊34.居住区内部道路的功能要求: 居住小区游园(0.5h㎡)、小块公共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包括住(7)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经济要求 居民区的规划应与国民所,卫生站等③文化体育——影剧院,(一)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1.绿地 2、公共建筑或公用设施附属绿宅和单身宿舍),其次是公共建筑、生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8)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居民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是地 3、宅旁和庭院绿地 4、街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及建筑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9)降低居住区建筑的造价 节约城市用青少年活动中心④商业服务——食主要的,也是大量的。我国目前以步道绿地 小品等;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地 5)美观要求 为居民创造优美品、菜场、服装、棉服、鞋帽、家具、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在一些规模较37.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一)两部分。其内容有:道路工程、绿化(10)对不同阶段方案进行必要的公的居住环境,把居住区作为有机整体五金、交电等⑤金融邮电——银行、大的居住区内,还会通行公共汽车,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的内容: 工程、工程管线以及挡土墙、护坡等。 共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进行规划设计 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还要考虑通行出租车、私人摩托车和1、居住区整体环境的色彩(包括建筑4.居住区的概念:居住区是城乡居住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18.住宅类型及其特点一类工艺家庭税⑥社区服务——居住委员会、派出小汽车的问题。2.通行清除垃圾,递的外部色彩)2、绿地的设计3、道路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10.住区的用地组成:1)住宅用地 指为居住单位的建筑,一般称为住宅,所、物业管理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⑦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3.居住区内与广场的铺设材料和方式4、各类场型、各种规模居住及环境的总称。 居住建筑基地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另一类提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一般市政公用——公共厕所、变电所、消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地和设施的设计5竖向设计6、室外5.居住区的类型:(1)按城乡区域范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称为宿舍 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行。4.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要求。照明设计7、环境设施小品的布置和围不同划分①城市住区(在城市土地括通向居住区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19.住宅类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⑧行政管理——商业管理、街道办事5.道路的走向合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造型设计(或选用)环境设施小品包使用范围内,一般可只设置主要为社绿地和杂物院等;2)公共服务设施用系1住宅层数 2进深 住宅进深处等行政管类机构(2)居民对公共服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括:建筑小品、装饰性小品、公用设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②独立工矿企地 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加大谨慎也有务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①居民每日或互交往的重要场所。还要考虑一些特施小品、摄政设施小品、工程设施小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一般主要为某施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利于节约用地。3长度 住宅长度直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②居民必要殊情况,如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品、铺地、游憩健身设施小品(二)一个或几个厂矿企业 或科研基地的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接影响建筑造价,住宅不宜过长,过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3)按车辆的通行。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整职工及家属而建设的,居住对象较为绿地等3)道路用地 指居住区范围内长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等,且对盈利非盈利性分类 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可分为三级体性、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单一。公共设施应较为齐全③乡村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通风和抗震不利。4层高 住宅层高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或四级。第一级:居住区及道路 是味性、地方性、大量性、经济性 住(主要位于农村范围的居住用地)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4)公共绿的合理确定不仅影响建筑造价,也直我国沿用的以“千人指标”为主。“千居住区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38.住区绿地组成与标准(1)组成①(2)建设条件不同分①新建住区②旧地 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接和节约用有关。 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外的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20到公共绿地,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筑区(3)住宅层数不同划分①低层②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20.合理选择住宅类型一般应考虑以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30M 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人行道化用地。(最小宽80m,面积400平米)多层③中高层④高层住区⑤各种层数活动场地等。 下几个方面:1住宅标准 包括面积28.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方式 宽2到4M。第二级:居住小区及道路 ②公建附属绿地,住区内的学校、幼混合修建的住区 11.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邻里单位标准和质量标准,2类型和套型比 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一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托、医院、门诊所、锅炉房等堤内的6.居住区的规模影响因素 :①公共设——扩大街坊——居住综合体——居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4适应当地般以居住人口规模大小分级布置 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10绿化。③宅旁和庭院绿地,住宅四旁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合理住小区 自然气候条件的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1)第一级(居住区级,800-1000m)到14M 车行宽度6到8M,人行道宽绿地④街道绿地,住区内各种道路的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12.邻里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a由城惯5要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6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1.5到2M。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 行道树池等绿地。PS:屋顶、晒台绿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城市建筑面貌的要求 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地不算在绿地率的面积内。(2)标准800~1000米。②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单位内部。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2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4到6M。第①住宅组团人均不少于0.5平米②居以此划分的城市地块往往成为决定住部车辆穿越。c一小学的合理规模控其特点1)行列布置 建筑按一定朝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四级:宅前小路 通向各户或各单元住小区人均不少于1平米③居住区区用地规模的一个重要条件。城市干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一般邻里单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这种务的机构。 前的小路,一般狂度不小于2.6M。 (含小区、组团)人均不少于1.5平道合理间距一般因为600~1000m之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布置形式能使绝大多数居室获得良好(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400-500m)(二)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米 间。③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3000~4000人。d中心建筑为小学,与日照和通风。2)周边布置 建筑眼界内容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场、小吃求1.居住区内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39.用地平衡表作用:① 对土地使用如我国一些大城市家盗版管辖的人口其他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防火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形成较封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务。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一般在3~5万人,成为“街道社区”广场或绿地布置。e用地约为160英闭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等 尽量减少反方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规划的依据之一② 进行方案比较,检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单元。④其他影响:亩(64.75公顷),每英亩10户,儿息园地。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居住(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150-200m)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主要体现在高容积率开发导致住区人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f建筑密度,阻挡封杀减少院内积雪。只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500M。3.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性③ 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口规模较高。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但有一部分朝向差,施工复杂,不抗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二三级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4.据之一 模、城市历史街区环境、居民社会心公共活动中心。 震。3)混合布置 为以上两种形式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日常必须的,统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40.各项用地界线划分的技术性规定 理感受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有一定13.新城市主义(1)新城市主义的设结合形势,最常见以行列式为主,以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5.车行道一般1居住区用地范围的确定:居住区以的影响。 计特征a相对自给自足的不行环境,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务设施课分为二级,也可不分。 应通知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外墙道路为界时,如属城市干道或公路,美国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所划分的三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4自29.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则以道路红线为界,如属居住区干道种不同尺度规模尺度的住区①住宅单b为人形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由式布置 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置(1)文化类服务设施的布置①沿街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时,以道路中心线为界;与其他用地体②邻里③都市聚落 行路线c设计为自行车、行人、欧系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线状布置 6.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相邻时,以用地边界线为界;同天然7.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住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d为了灵活的布置。 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等综合考近端处应能便于通车。7.如车道宽度障碍物或人工障碍物相毗邻时,一障区规范的划分①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2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虑。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碍物低点边线为界;居住区内的非居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的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可以由上一般不宜布置。沿城市主干道或居车辆互让处。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住区用地或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廊离人行道也较近(2)公交导向开发 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或结合公共住区主要干道布置时,交通量不大,管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的线型、断用地应扣除。 分界线所围合,人口规模30000~5000014.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建筑)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居住区可两侧布置,交通量较小是可沿一侧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2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以居住区内人,配件较完善的、满足该区居民物规划结构主要取决于功能要求,功能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有规律布置。道路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10.应考虑为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住质文化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告服务设要求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的生活需的发展使用。这种基本组合单元可以道路交叉口时,以注意人流和车流的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宅用地;如居住区与公共绿地相邻,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②居住小区:要。(1)居民的生活规律,城市规律,由若干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住宅合理组织②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三)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居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限时,通常在一般称小区,指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居民管理体制,自然地形,现状条件(或结合公共建筑)组合而成。组团应根据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居住区内住宅的长边以住宅的1/2高度计算,线所围合,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的影响(日常,经常,偶尔三种活动的规模主要受建筑层数、公共建筑配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建筑群外动、静态交通的组织密切相关,也住宅的两侧一般按3~6m计算;用公共配有一套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需求)(2)结构各组成要素自身设计置、自然地形和现状等条件的影响而体沿街立面要求,内部空间的组合,即与居民的出行方式和拥有的私人交服务设施相邻的,以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所需的公告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要求的影响(用地,公建,道路,绿定。一般为1000~2000人,较大可达合理组织人流、货流线路。③沿街和通工具密切相关,同时应根据地形、用地边界为界;如公共服务设施无明的聚集地。③居住组团:指被小区道化,空间景观) 3000人。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吸取前现状条件、住宅特征和规划结构级景确的界限时,则按住宅的要求进行计路分隔,人口规模1000~3000人,配15.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组团两种方式的优点。根据当地居民的生观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1.人车交通算。

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之间可以用绿地、道路、公共建筑或活习惯、气候条件、建设规模、特别分行的道路系统(雷鹏德)2.人车混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的确定:有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地形进行分隔。这种组合方式也市用地的紧张程度及现状条件等综合行的道路系统3.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明确用地界线的公共服务设施按基地8.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科学合理的创自然界限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有利于分散建设,即使在一次建设量考虑。 (合道共存,恢复生机) 界限划定,无明确界限的公共服务设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较小的情况下,也容易使建筑组群在(2)居住区商业类服务设施的布置方住区内部动态交通组织分为①“人车施,可按建筑物基地占用土地及建筑的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居住环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短期内建成,并达到面貌比较统一的式①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②独立设分行”②“人车混行”③“人车共存” 四周实际所需利用的土地划定界限。 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要。(经济、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效果。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成街的组置的商业服务设施 35.住区内静态交通组织(1)自行车4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舒适、美观)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合方式就是以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3)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存车设施的规划布置,有足够的室内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9.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1)选择、区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沿街成组成段的组合方式,而成坊的医院宜布置在比较安静和交通较方便空间存放。 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确定用地的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内的安静,也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组合方式就是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的地段,以便居民使用和避免救护车(2)家庭小汽车停放设施规划布置,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围)①在城乡地域尺度的范围内考虑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2)以街坊作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成对居住区不必要的穿越干扰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停放比分散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居住区用地的适当选择,满足城市功(居住小区人口规模为5000~10000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30.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停放更节约用地,但是对居民生活影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能布局、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配置的人,用地为10~20h㎡)2)以居住组团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地的规划布置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规响较大。可与公 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总体要求。应考虑多样的居住类型及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划分明确的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划结构中就应以考虑。①保证学生(特共建筑中心及场地、绿地结合起来综4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对居住地点选择的要求。②住区用地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地段别是小学生)能就近上学,一般小学合虑。 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适宜性分析a对建成区的空地和待改宅组团组成。(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的改建。成街组合是成坊组合中的一服务半径500m中学服务半径1000m。①停车率不小于10%②地面停车率不住人口规模(7080--15000人)相对造地区、拟开发地区和计划开发的居委会的规模,1000~3000人。3)以住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特②学生上学(特别是小学生)不应穿宜超过10%③停车场、库服务半径不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住区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适宜性因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别在旧居住区改建时,不应只考虑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尝试交通宜大于150m④停车处、库布置有必要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素包括可达性、避免灾害、与公共服居住区其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街的建筑布置,而不考虑整个街坊的干道、市中心等人多车杂的地段。③的发展空间 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务和城镇设施的临近程度、延伸这些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区由若干规划设计。3)整体式组合方式整体式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36.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4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般被服务的成本、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可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合方式是将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④避免对居民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改善小气候、小河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服务空间等b现有居住区进行调整以住宅组团组成) 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一体的布置干扰,与住宅保持一定距离。 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10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及增加新的居住邻里的适应性。c规16.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点(自己结合方式。 31.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杀菌防病 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划拟定的公共中心位置、城镇设施、扯扯) 2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1对比 长短布置 2、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公共绿生活聚居地。

交通系统。开放空间系统d基础设施1整体性 环境特色和个性取决于整对比 高低对比 简单与复杂的对比2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44.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的有效延伸和环境保护等。 体性 2经济型 节地 节能 节材3韵律和节奏 3比例和尺度4色彩 模,一般包括居委会、老年活动室、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 居住区的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2)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科学性 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24.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声青少年活动室(包括图书馆)、车辆存绿地指标有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和地的总称。 a 针对特定的功能构成住区的合适要艺,新产品 改善居住区功能,提高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放处、服务站卫生站、小商店等。(1)绿地率所组成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素,确定将要采用的针对性的设计原居住区质量 带来经济环境效益 4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主要采用建筑的托儿所的规划布置①应设在环境安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住宅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则。b根据基地特征,公共中心系统,生态型 居住区的生态质量改善生态不同组合方式以及利用地形、绿化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总平面组团不少于5㎡/人,居住小区(含组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公共服交通系统、城镇设施系统和开放空间环境 “绿色”建材5地方性和时代手段。在山地还可以利用南向坡地缩上要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务设施用地(R02):一般称公建用地,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住区规性 地方性是反映当地气候、地理条小日照间距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好的朝向。②又拖的总平面布置要保与组团)不少于1.5㎡/人。对绿地率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划的功能和目标,研究适宜的邻里关件、居民生活习惯、建筑材料和历史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设计措施1.规划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的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系类型的空间组合、家庭类型、支撑文脉等因素。继承创新,6超前性和布局 2.建筑组合 3.利用绿化3)住向,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低于25%。 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性服务设施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与交灵活性 面对现实 兼顾当前实际情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设计措施1.合器械(2)小商店的规划布置:一般设3、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1)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道路用地

(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通向居住区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地和杂物院等;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场地。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城市支路同级。小区(级)路: 一般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组团(级)路 :3道路用地 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泊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车场、回车场等4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入口的道路。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等。 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 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 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45.配建设施 :与人口规模或与住宅 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 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46.其它用地(E):规划范围内除居住 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47.公共活动中心: 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48.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49.建筑线: 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50.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51.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52.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 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2)。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2)。

住宅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m2)。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

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停车率 : 指居住区内居民车的停车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拉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53.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54.居住区规划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 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 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55.居住区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要素指地形、地质、水温、气象、植物等;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等。精神要素—之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修养等。

56.居住区组成内容(根据工业类型)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和单身宿舍),其次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及建筑小品等;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两部分。其内容有: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以及挡土墙、护坡等。 57.居住区用地组成1住宅用地 指居住建筑基地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

搜索更多关于: 居住区规划原理 的文档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guh4zajb58u602wq6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