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③ ④ 答案 B
4.1 3.0 4.3 4.5 1.3 2.0 9.8 5.9 3.5 A.① B.② C.③ D.④ 5.(2018北京东城区二模,23)有学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超越了人类社会过去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的总和”。其中,推动该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 ③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探史料
探究一 资本主义的“梦魇”与“重生”——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史料呈现
史料1 ①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史料2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②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③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读史指导
史料主史料1:表明1929—1933年的大危机破坏性强 旨 时空 观史念 料 史料2:反映了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胡佛和罗斯福的应对措施 史料1:注意时间信息“1932年”,注意地域信息“美、德、法、英四国”,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史料2:面对危机,美国两位总统不同的应对理念 史料1: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大量企业破产,经济解重严重倒退。①揭示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具有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读 点 史料2:阐明了胡佛反对用政府干预的形式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面对危机,反对彻阐底的革命计划,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②反映了胡佛面对危机,坚持自由放释 任的政策。③表明罗斯福是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 史料认识 面对经济大危机带来的严重破坏,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未能扭转危机所带来的经济颓势。罗斯福上台后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5
史料应用
1.史料1体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哪些特点? 答案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2.史料2中胡佛和罗斯福面对危机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案 胡佛仍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罗斯福主张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结合史料2和所学知识,谈谈对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认识。
答案 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某些让步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具备社会主义色彩。
4.综合以上史料分析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不能一成不变。
探究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史料呈现
史料1 ①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20世纪60年代,法国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史料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②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史料3 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③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读史指导 史料主旨 时空 史料1:时间信息“1945年底”,注意地域信息“英国” 史观史料2:时间信息“1942年”“1948年”,地域信息“英国” 料 念 解重①西方国家通过国有化、大规模投资科研和教育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读 点 ②英国建立福利国家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的 阐③强调了二战后美国第三产业兴起的状况,体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传统社释 会产业结构的调整 史料1:体现了英、法、美三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 史料2:表明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和形式 史料3: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6
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史料认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发展,提识 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经验 史料应用 1.依据上述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答案 ①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②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③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依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党福利政策有何作用。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应该扮演哪些角色?
答案 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角色: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1.(2018浙江4月选考,22,2分)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答案 B
2.(2017浙江4月选考,23,2分)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7
3.(2017浙江11月选考,23,2分)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法案。下列项中,既反映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胜利,也是政府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实施的法案是( ) A.《农业调整法》 B.《紧急银行法》 C.《社会保险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答案 D
4.(2016浙江10月选考,23,2分)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这种形式是( ) A.炉边谈话 B.国会演说 C.拟订法案 D.自由放任 答案 A
5.(2016浙江4月学考,24,2分)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到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 A.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答案 B
6.(2015浙江7月学考,23,2分)到1940年,美国65周岁以上未参加老年保险的人员中,约有200万人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共同帮助,每人每月平均生活津贴20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实施的( )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 答案 D
7.(2015浙江10月选考,24,2分)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到日本考察,探求企业成功的秘密。当时日本所采取的是( ) A.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B.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 答案 C
8.(2018浙江11月选考,32,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是比较快的。从1951年到1971年,2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日本,被誉为“经济奇迹”。
在德国学者看来,在现有的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选自孙炳辉等《德国史纲》《历史》必修二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