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氏准则
2.理想低通信道下的奈氏准则 (1)理想低通信道
对于信号的低频分量,只要其频率不超过某个上限值,都能够不失真的通过此信道。而频率超过该上限值的所有高频分量都不能通过该信道。 (2)奈氏准则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率=2W Baud W:理想低通信的带宽,单位Hz Baud(波特),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 1波特为每秒传送1个码元。
即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2个码元。 3.理想带通信道的奈氏准则 (1)理想带通信道
即频率在f1~f2之间的频率分量能够不失真的通过此信道,而低于f1和高于f2的频率分量都不能通过该信道。(2)奈氏准则
理想带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率=1W Baud
即每赫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1个码元。 实际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要低于奈氏准则的上限值。 香农公式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Wlog2(1+S/N) W:信道的带宽
S:信道内部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信道内部高斯噪声的功率 S/N:信道的信噪比
SNR(信噪比,单位为dB)=10LG(S/N)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
①基带同轴电缆
阻抗为50Ω,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可达10Mb/s,又分粗缆和细缆。
5
②宽带同轴电缆
阻抗为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是CATV中的标准传输电缆,采用频分复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 频分复用FDM:按频率划分不同的信道 ? 时分复用TDM:按时间划分不同的信道
? 统计时分复用STDM:对TDM的一种改进,动态的分配所需的时隙大小,使用集中器作为连接部件。提高了
信道的利用率。
? (密集)波分复用 (D)WDM:光纤传输时主要存在色散问题(即光脉冲的不同频率的分量传输速率不同),用波
长而不用频率来表示光的载波
? 码分复用(码分多址) CDM(A):CDMA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主要采用扩频通信。在CDMA中每一个比特
时间再划分为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通常m的值设为128或64。使用CD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序列。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 xDSL 技术
?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 HDSL (High speed DSL):高速数字用户线 ? SDSL (Single-line DSL):1 对线的数字用户线 ? VDSL (Very high speed 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 DSL :ISDN 用户线。
? RADSL (Rate-Adaptive DSL):速率自适应 DSL,是 ADSL 的一个子集,可自动调节线路速率)。 ?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Hybrid Fiber Coax) ? FTTx 技术
? 光纤到家 FTTH (Fiber To The Home):光纤一直铺设到用户家庭可能是居民接入网最后的解决方法。 ? 光纤到大楼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进入大楼后就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用电缆或双绞线分
配到各用户。
? 光纤到路边 FTTC (Fiber To The Curb):从路边到各用户可使用星形结构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 封装成帧
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 ? 透明传输
?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其十六进
制编码是 1B)。
? 字节填充(byte stuffing)或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
除插入的转义字符。
?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
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 差错控制
? 循环冗余检验
6
? 帧检验序列 FCS 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以下百度结果)
局域网的特点除了具备结构简单、数据传输率高,可行性高,实际投资少且技术更新发展迅速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较高大数据传输速率,有1Mb/s、10Mb/s、155Mb/s和622Mb/s之分,实际中最高可达1Gb/s,未来甚至可达101Gb/s。
2、具有优良的传输质量。
3、具有对不同速率的适应能力,低速或高速设备均能接入。
4、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不同厂商生产的不同型号的设备均能接入。 5、支持多种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等多种传输介质。 6、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一般为0.1~10km。 (以上百度结果) 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工作在物理层
? 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 数据缓存。
?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 实现以太网协议。
7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CSMA/CD) 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 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 (集线器)
? 优点
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通信。 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 缺点
碰撞域增大了,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
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
? 优点
过滤通信量。 扩大了物理范围。 提高了可靠性。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 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 缺点
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 ? ? ?
100BASE-TX:使用 2 对 UTP 5 类线或屏蔽双绞线 STP。 100BASE-FX :使用 2 对光纤。
100BASE-T4:使用 4 对 UTP 3 类线或 5 类线。 1000BASE-X(802.3z标准) ? 1000BASE-SX。850nm波长 ? 1000BASE-LX。1300nm波长 ? 1000BASE-CX 。屏蔽双绞线 1000BASE-T( 802.3ab标准):使用4对5类UTP,传输距离100M。 10000BASE-ER/10000BASW-EW:1550nm、10um单模光纤 10000BASE-LR/10000BASW-L4:1310nm、10um多模光纤 10000BASW-L4:1310nm、50um/62.5um多模光纤
10000BASE-SR/10000BASW-SW:850nm、50um/62.5um多模光纤
? ? ? ?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