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小型发酵罐发酵实验
图4 发酵曲线
分析:0-24h内酶活较低,24-48h内酶活迅速升高,48-56h内酶活稍有下降。这可能是因为0-24h内菌体处于生长初期,刚刚适应新的环境,产酶量少;然后24-48h内菌体快速生长,产酶量也因此迅速增加;48-56h内菌体生长趋于稳定,产酶量因此略有下降。此后预计产酶量仍会进一步降低。
表6 总可溶性糖测定
分析:0-24h内总糖利用较少,24-48h内总糖利用明显增多,48-56h内总糖利用又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0-24h内菌体处于生长初期,刚刚适应新的环境,对糖需求量小;然后24-48h内菌体快速生长,需要的总糖量也因此迅速增加;48-56h内菌体生长趋于稳定,需总糖量因此略有下降。此后预计总糖仍会进一步降低。
11
3.5 蛋白酶性质研究
3.5.1 最适pH测定及pH影响蛋白酶稳定性的研究
表7 pH研究原始数据
(1)最适pH测定
数据处理:测定pH分别为2,3,4,5,6,7且温度都为40℃时的酶活,以沸水浴5min的酶液作对照。然后取酶活最高者为100%,其余的相对酶活由各自酶活与最高酶活的比值所得。
图5 不同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由图可知,酶活在pH为5的时候达到最高,此时菌体生长状况最好。pH为2-4时酶活相对较低。pH在6-7之间时,酶活仍处于较高水平。
(2)pH对蛋白酶稳定性的影响
数据处理:保温4h后,再次测定酶活,仍以沸水浴5min的酶液作对照。酶稳定
12
性由下降后的酶活与之前的酶活比值所得。
图6 不同pH对蛋白酶稳定性的影响
分析:由图中可知,当pH为5的时候酶的稳定性最高。pH在2-4时,酶的稳定性较差。pH在6-7时,酶的稳定性也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菌体比较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
3.5.2 最适温度测定及温度影响蛋白酶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表8 温度研究原始数据
13
(1)最适温度
数据处理:测定温度分别为20℃,30℃,40℃,50℃,60℃,70℃,80℃时的酶活,并以沸水浴5min的酶液为对照。然后取酶活最高者为100%,其余的相对酶活由各自酶活与最高酶活的比值所得。
图7 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当温度为40℃时,酶活最高。20-40℃之间或40-60℃之间时,酶活也相对较高。70℃时酶活较低。80℃时酶活基本为零,这可能是高温引起蛋白酶结构变性失去活性。
(2)温度对蛋白酶稳定性的影响
数据处理:保温4h后,再次测定酶活,仍以沸水浴5min的酶液作对照。酶稳定性由下降后的酶活与之前的酶活比值所得。
图8 温度对蛋白酶稳定性的影响
分析:50℃时酶的稳定性最高。80℃时酶活降至零点,说明已经完全失去活性。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