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经济生活》复习提纲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0 17:30: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

1.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3.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

①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 ②主要影响因素

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4、财政收支关系

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 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

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 四、财政巨大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五、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有决定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3、税收的种类

①种类: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作用: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六、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 3、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

5

4、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①必须承担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要增强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即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1)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缺陷。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企业应当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手段

经济手段--主要手段货币政策(利率、汇率、信贷等)财政政策(税收、国债等) 法律手段——立法规范、司法打击 行政手段— 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表现

1、总体小康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

6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四、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⑤、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我国加入WTO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健全,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正确性)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

①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②作用---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的要求: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率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④、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7、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典型例题]

1、(辨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指GDP增长

7

答: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GDP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不单单是经济增长。

③经济增长,不仅仅是量的增长,还表现在经济的质和效益的提高上。

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乡、区域、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⑤故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2、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这个机遇面前西部人需要树立“国家政策引导,开发市场运作”这样的机遇观。西部开发必须靠国家投入,但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运用所学的市场经济知识分析说明

答:①“政策引导”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国家宏观调;“市场运作”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决定)作用,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②第一,市场具有灵敏高效的特点。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导商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第二,市场不是万能和完美无缺的,具有固有的弊端。因此,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8

搜索更多关于: 2014《经济生活》复习提纲doc 的文档
2014《经济生活》复习提纲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qc11bqae0zn011pbc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