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6分)
A.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表达出对山中静、美生活的无限喜爱。 B.作者写泡茶的方式,茶壶的欣赏,泡茶人的气质无不表现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珍爱。 C.“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句节奏轻快明亮,准确地传达出品茶人的美妙心情。 D.作者叙述有关喝茶的记忆和故事是为了表达岁月流转,非人事所能左右的无奈和苦涩。 E.本文叙述了与好友山中品茶的经历,语言雅致,情感真挚,以“月醉”结尾耐人寻味。 12.文章最后作者写到“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联系全文,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共6分) 咏史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13.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2分)
14.就诗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28分)
㈠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20题:(共18分)
①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荆,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 5 -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顶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③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④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15.上文节选自课文《 》,其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人名)。(2分) 16.解释文中加框字:(4分)
①爇香于鼎 ②无毫发爽 ③如被冰雪 ④虫翘然矜鸣 17.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乃强起扶杖 少年固强之 B.然睹促织 相对默然 ....
C.顿非前物 顿足失色 D.循陵而走 掩口胡卢而笑 ....18.指出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力叮不释 B. 日与子弟角 C. 笼归,举家庆贺 D. 取儿藁葬 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6 -
②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20.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有何作用?(3分)
㈡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1-25题:(共10分)
全 镜 文 [清]俞长城
?无心公首蓬而面垢,客过之,视而笑。无心公疑之,窥镜而观,非人之状也。怒甚,执镜而将毁焉。数之曰:“上古之世,美者自美,恶者自恶。予美予恶,汝何与焉! 自汝之立,美恶始分。我将毁汝之凿,而全我之真!”
?言未讫,有神自镜中跃而答之曰:“嘻!子何见之谬也!夫美者自美,恶者自恶,予告尔以美恶,尔乃增其美而饰其恶。予非欺尔也,予实助尔,是故予之为物,有是非,无毁誉;有善否,无爱憎。因其来而应以往,斯已矣。夫美恶之所以分,宁独子乎?鉴于水者,见其容也;鉴于火者,见其影也。尔虽毁予,能竭天下之水。而熄天下之火乎?是故尧、舜、禹、汤,君之镜也;稷、契、伊、周,臣之镜也:孔、孟、程、朱,士之镜也。尔将毁我,何异秦皇之焚书以愚百姓乎?尔无怒,始理尔首,涤尔面,而予犹恶尔,则予之毁而无恨。”
?无心公悔悟,于是理其首,涤其面,窥镜而观,天下美丈夫不过也。 21.文中提及的“孔孟”是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1分)
22.“无心公”指斥镜子的“罪状”是 (用文中原话) 。(1分)23.“镜神”以为“无心公”之见“谬”在何处?(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全文看,题目中“全镜”的意思是 。(1分)
25.文章采用了 (A.传记 B.历史故事 C.寓言)形式,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3分)
五、写作(共70分)
多年来,我们中国人早就习惯了“中国的××”(或“东方的××”)的说法。比如捧一个软件公司老总就说“中国的盖茨”,为国产电影节造势就说是“中国的奥斯卡”,开办一个新闻电视台就说是“中国的CNN”,连我们的古城水乡也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等等,不一而足:而姚明的成功则是个例外,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姚明”。
要求: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 7 -
上理工附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8分) ㈠(4分)略
㈡(4分)1.确实 2.你们 3.束缚 4.开设 二、(38分) ㈠(17分) 1.(3分)C
4.(2分)B
5.(3分) 知识分子依然会成为文学作品中嘲笑的对象(1分)因为只要知识分子还有别于工农,只要知识分子还只能由自己来写自己,只要知识分子还是社会的关注点(1分),中国文学拿知识分子“开涮”还会继续下去(1分)。
6.(4分)作品名或人物名(1分)人物具有怎样的问题(2分)语言(1分) 示例:《孔乙己》、《一件小事》、《围城》 ㈡(21分)
7.(2分)烘托出(衬托)出作者去品茶路上轻快、悠闲的心情。 8.(3分)拟人(比拟)(1分)溪水柔顺、轻灵、缓缓流淌的特点。(2分) 9.(2分)具有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采与气质的现代人。
10.(3分)对艰难却充满天真与憧憬的童年生活的感激与珍爱,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一点2分,两点3分) 11.A D (6分)
12.(5分) 内容3分,形式2分。例:以想象跨越时空,表达茶在我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表达作者对如茶般苦涩甘美的人生的领悟,增添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结构上与上文照应,前后勾连,令人回味。(4分)
三、(6分)
- 8 -
13.(2分)古体
14.(4分)手法1分,分析2分,语言1分。手法:用典、反问 四、(28分) ㈠(18分)
15.(2分)促织 蒲松龄
16.(4分)?点燃 ?差错 ?覆盖 ④夸耀 17.(2分)D 18.(2分)C 19.(5分)略(2+3)
20.(3分)“求神问卜”推动情节发展,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1分),“魂化促织”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2分)
㈡(10分)
21.(1分)儒家
22.(1分)自汝之立,美恶始分
23.(4分)①美丑是客观存在,不是镜子使然。镜子只是照出美丑,让人有所改进;②即使毁了镜子,还有水与火那样能照见美丑的东西。毁镜是愚蠢的(2+2分) 24.(1分)保全镜子(使镜子得以保全)
25.(3分)C(1分) 人要对自己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不能讳疾忌医,自欺欺人(人应当经常在与他人的比照中发现和反省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2分) - 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