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18: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由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大多使用商品混凝土,因此为避免由于混凝土材料原因出现裂缝,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设计以及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计量(预拌混凝土掺合料总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25%,最大不应超过30%)。对于进场使用的混凝土,处进行坍落度等必要的试验验收外,仍需留置混凝土试块,以确保用于浇筑施工的混凝土质量。

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

2 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 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安装钢筋、模板等施加施工荷载的建议时间。 4 对混凝土养护方式及养护时间的建议。

5 由于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它施工注意事项。 预拌混凝土严禁在运输、泵送等过程中加水。

2、完善钢筋混凝土现浇过程施工工艺,规范混凝土养护作业。 对于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作业,首先应该根据工况及相关要求进行设计验算,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吊装等各种荷载对模板稳定性的影响。对于钢筋的绑扎,应该确保保护层的厚度与设计要求一致,避免保护层过厚导致现浇板有效厚度降低而出现裂缝。电暖等管线的铺设应尽可能的与钢筋交叉布置或者与现浇板短跨方向平行铺设。避免多层管线相互叠放造成应力集中,如不得已需要在各种管线集中位置增加钢

筋加强网或采取预埋线盒等保护措施。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捣实作业,应根据不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初凝前完成捣实以及找平。在现浇混凝土终凝时间之前应完成板面的抹压工作,以便于及时进行混凝土保湿养生。规范合理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是提高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整体强度,预防裂缝发生的有效措施。养护作业的关键要点在于确保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者使用薄膜养生液,保湿养生时间不得低于一周,对于使用外掺剂的混凝土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 施工单位应编制裂缝防治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 预拌混凝土性能及进场验收指标。 2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技术要求。 3 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4 电气线管位置、多层线管交叉控制措施。 5 现浇板厚度控制措施。 6 混凝土浇捣控制措施。

7 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措施。 8 混凝土养护方式与养护时间。

9 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措施。 10 拆模时间。

4、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通知单、水泥、砂石抽样检测报告,检测混凝土坍落度。

2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

i.

钢筋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现浇板负弯矩钢筋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钢筋撑铁,其间距不宜超过800mm。

2 起始钢筋位置距梁(墙)边不大于50mm。

3 板底钢筋应设置垫块,每0.8㎡不少于1个,不得用钢筋作垫块。

5、线管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线管宜布置在梁内,确需在现浇板内埋设时,应采取措施将其固定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

2 线管敷设不宜交叉,确需交叉的不宜超过二层管线。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

3 线管在交叉布置处可采用线盒转接,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

4 当两根及以上线管并行时,各线管水平间距不应小于25mm。 6、混凝土浇捣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留置施工缝。

2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设置临时浇筑通道,避免在浇筑面上行走和堆放施工机具、材料。

3 现浇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

4 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并进行覆盖。

7、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现浇板厚度准确。现浇板施工前,在每跨柱子的插筋上(剪力墙结构在暗柱插筋上)根据标高标出结构+50点,且用红油漆做好标识。+50点之间对角拉设细绳水平线,且保证水平线拉紧。在每跨之间浇筑混凝土时,根据水平线做出现浇板面的控制点,控制点要均匀分布,间距不应超过2m,控制点与水平线的距离为500mm。最后根据控制点,采用两米刮尺将每跨的混凝土面找平。

8、 现浇板可施加荷载与模板拆除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严格控制现浇板可施加荷载的时间,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24h。

2 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应避开现浇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现浇板造成的冲击。

3 严格控制现浇板拆模时间。现浇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撑系统。

4 后浇带及长悬臂梁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拆除。

5现浇板面材料堆放荷载和板面模板支撑荷载总和不得超过施工方案确定的板面施工荷载限值,否则应采取可靠的支撑措施。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严禁超载施工。

搜索更多关于: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方案 的文档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umu1duq955mbv23rb17u3cm9b9nu004qn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