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概念:眩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1:40: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概念:眩晕

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尤其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础要牢固,提供了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概念:眩晕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概述】

一、概念: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二、沿革:

1、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

2、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3、《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说。《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风火立论。

4、《医学正传》认识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三、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1、病理变化,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以虚为多

2、病位在于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眩晕与中风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也可以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诸症。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2、眩晕与厥症

厥症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相关脏腑:病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2、辨标本虚实

二、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肾养肝,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治疗眩晕临证应注意(1)从肝论治眩晕,当注重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诸法。(2)警惕“眩晕乃中风之渐”。(3)部分眩晕病人可配合手法治疗 三、证治分类

1.肝阳上亢证——主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兼症: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体震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病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证 ——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 兼症: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治法: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

3.肾精不足证——主症:眩晕日久不愈 兼症: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治法: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 ——主症: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 兼症: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 病机:痰湿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治法:化痰燥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阻窍证——主症:眩晕,头痛 兼症: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 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治法: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概念:眩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uq31esx652amw9lhr375cln2z0hr008c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