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本科毕业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6:12: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文献综述

关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查阅相关论文,总结前人对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活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及其研究方法、各领域课程与教学、玩具与游戏、家庭教育、师范教育、比较研究以及实践应用研究等方面;研究成果呈现出量上不断丰富、质上日趋细化和深化的趋势。

儿童心理研究和玩具游戏方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彭俊英在《幼儿教育的先驱—陈鹤琴》概括陈的四个方面的研究即:对儿童心理做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重视和解决幼儿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陈鹤琴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开创了幼儿教育中国化的新局面。

师资方面,戴自俺《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中阐述了现今幼儿教育有所倒退;要提高民族素质, 最根本的基础在幼儿园;而幼儿园现在却面临严峻的“师荒”,解决幼儿园“ 师荒”问题迫在眉睫。

课程方面,倪冰如《历史的延伸,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现今幼儿教育要继承陈鹤琴的一些主张:适合国情,注重实践,幼儿教育应强调整体性,“课程应以自然社会为中心”,尊重儿童人格,教育目标的稳定性,教育内容要丰富。滁州市凤凰幼儿园胡大华总结陈鹤琴的幼教思想:教育要生活化,教育要综合化,教育要灵活化,教育要多元化,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综合系统研究地陈鹤琴教育思想方面,张翠芹在其硕士论文《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中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其“活教育的渊源及形成和发展过程,概括总结了“活教育”思想的内容,揭示了“活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也是其长期从事中国化新教育运动的实践结果。并提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杨颖慧张永英更是在《探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30年发展概况》,清晰的缕清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在其逝世30年后,后人的研究继承状况。

前人丰富的研究资料为写本文提供了基础,也帮笔者学习和深入、多角度理解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时代在进步,事物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的,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作为历史的经典,时代赋予它的意义是不同的。故而笔者尝试写下本文,简单阐述自己的看法。

1914年,陈鹤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在去的途中反复斟酌,确立弃医从教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是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尽瘁”“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而且“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1]由此,陈鹤琴大步走向贡献教育的伟大事业。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陈鹤琴幼教思想的渊源及形成发展的过程

1

陈鹤琴先生孜孜不倦地为中国化的教育奋斗一生,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封建传统教育极为不满,希望参考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建立适合中国的教育。

诚如他自己所说,“我感到自己活到八十岁是太少了,我决心把自己的年龄指标提高到一百岁,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出更多的新生力量——人类灵魂工程师,做更多的有利与人民和社会的事情,能幸运地亲眼看到人类所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1]在他近百年的生涯里,进行着漫长而艰辛的试验探索;同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有其特有的形成渊源、形成过程。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源泉

任何事物的产生必定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陈鹤琴的的幼儿教育思想也未能免俗,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1.幼儿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军阀混战、帝国侵略,外忧内患、民不聊生。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一是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帝国主义国家肆意地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以教会为依附开办幼稚园;二是中国人民无办园经验可参照,又无理论依据,只得一味抄袭日本的幼稚园。民国成立,美国家幼教理论向我国输入,到“五四”前后中国的幼稚园大都采用美式教育,无论抄哪种,中国的幼稚园都“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市场,先生做了外国货的贩子,可怜的儿童做了外国货的主顾。”[8]陈鹤琴深感民生疾苦,儿童深受其累,感慨到“我们中国的幼稚园大抵是抄袭外人的,而外人的幼稚园时有改进,但我们的还是墨守成规,不知改良,以致陈旧腐败不堪闻问了”[1]教育“应该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又生气的教育。”[1]

2.理论源泉

鹤琴赴美留学时美国正兴起一种作为典型“美国版”教育学的思潮——实用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柏屈,恰恰这两个特殊人物与陈鹤琴先生有特殊交集。克柏屈就是陈鹤琴在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教育哲学的老师,而且当时就对老师采用的启发式教育法有很大触动。杜威就更不用说了,他的教育思想当时已经覆盖全美国;后来民国成立,与美国有更多的接触,并引进美国的教育模式,接着,杜威本人亲自来华访问和讲学,还让他的学生大力宣传,由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哲学思想。甚至有学者总结“中国教育所受外国学者影响之广泛与深远,以杜威为第一人。杜威所给与外国教育影响之巨大,也是中国为第一国。”[9]提出“活教育”的教育思想核心后,陈鹤琴先生自己也说“我提出的活教育是和杜威的学说配合的,因为活教育和杜威学说,其出发点相同,其走的路子相同,其所用的方法也相同。”除“活教育”明显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外,其重视实践的精神也与之有关联,使得他在探索中国式幼儿教育有第

2

一手资料可研究。

3.长期从事中国幼儿教育系列活动的实践

1920年,从生长子一鸣出生后,便研究和试验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一鸣作为研究对象,陈鹤琴每日对他进行观察、摄影和文字记录,共808天;由此,了解中国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并以一鸣出生后发育与行动的详细记录编成《儿童研究纲要》。次年,因极度不满国内儿童教育现状,决定用实验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在自己的新建住宅的客厅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研究儿童心理。1924年发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指出当时的幼稚教育四大不足,为后来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同年扩建鼓楼幼稚园。翌年,鼓楼幼稚园定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学试验幼稚园,成为我国第一所幼稚园教育实验中心;并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本著作,宣传“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婴儿期的意义等主张。1926年开始便着力从事幼稚教育的中国化改革,主持鼓楼试验幼稚园的课程、故事、读法、设备和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供全国参考。1927年陶行知合办樱花幼稚园;发表《我们的主张》,为当时的幼稚教育提供治病良方;任南京市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长,整顿幼稚教育、编撰儿童读物、研究领导制作玩教具设备等,发表《幼稚教育之新趋势》,为幼稚教育指明方向;此后,执着的走上了幼儿教育的奉献之路。在上海担任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1928-1939),职务的允许,展开大规模、多形式的教育实验,创建了中华儿童教育社,推进了儿童福利,并为深入研究儿童提供可能。1934年明确提出“活教育”理论,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从中国化“新教育”转变为活教育的思想高度,开启了他以“活教育”为核心的幼儿教育探索之路,并在不断的更加深入的实验研究基础上,走向成熟完善。

(二)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幼儿教育是陈鹤琴一生研究的主要方向。针对我国陈腐破败不堪的幼稚教育状况,从实际出发,放眼世界,进行中国化科学幼儿教育的苦苦探索,在此过程中他的幼儿教育思想经历了涉足—完善、成熟—发展的历程。

1.酝酿与启程

陈鹤琴先生年幼丧父,家道中落,生活贫困。七岁起进过私塾念书六年,深知封建传统教育的劣根性。自1914年“弃医从教”的决定起,“我是要医人的”志向确立,而且有“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信心,开启幼儿教育的学习探索之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愤慨于卖国行径,强烈的爱国之心驱使,立报复之志,就学于教育界名师。学成归来,“五四”精神的强烈鼓舞下,大力提倡封建实用注义教育精神,给当时封建传统的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陈老从这里扬帆远航,向着寻找中国化幼儿教育的道路。

2.实验研究与完善成熟

3

陈老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改革创新、精心实验。在留美时深受霍普金斯大学深受其校训“真理使你自由”的启示,认识到“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个留学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学完,但若是学得研究和方法,定能不负自己曾认真学习。”回国后,长期贡献于中国教育事业,先是集中全力找规律、求实证,在实验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1)找规律。长子一鸣的出生,真正开始了他对幼儿的研究,从出生起连续记录808天幼儿身心发展情况,了解中国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并为讲授儿童心理学、编订《儿童研究纲要》提供第一手育儿资料。

(2)求实证。创办鼓楼幼儿园,进行课程、故事、读法等的实验,并将经验供全国幼稚园参考。发表《我们的主张》,为当时的幼稚教育提供良方。。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长是整顿幼儿教育、编读物、研究领导制作玩具设备等。在上海(1928-1939)展开大规模、多形式的教育实验,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推进了儿童福利,并为深入研究儿童提供了可能。

(3)求精与创新。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思想以后,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也从“新教育”转为“活教育”,发生了质的飞跃,开启了他以“活教育”为核心的幼儿教育探索之路。办杂志、办师范学校、各处讲学、重建鼓楼幼儿园、发表《我们的主张》等重要文章??幼儿教育思想在此阶段基本成熟定型。

3.宏愿与发展

改革开放期间,陈鹤琴已年迈体衰,且身心受到迫害,幼儿教育理论并没有更大的建树。但其核心理念依旧不变,一直心系儿童。带病也要与鼓楼幼稚园的儿童过“六一”儿童节。甚至在病逝前一年的“六一”前写下:“一切为了儿童,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四化。”体现了他个人的终极愿望,并对后世人寄予希望。

改革开放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都相继对其思想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

三、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先生的幼教思想是他长期从事中国化幼儿教育实践探索的概括总结,是以“研究与了解、热爱与尊重”儿童为核心理念,以“活教育”为主导思想,注重家庭教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幼儿教育思想。

(一)核心理念

陈鹤琴在幼儿教育的长期实践中,有其始终坚持的理念——研究与了解、热爱与尊重。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才能谈到儿童,他指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的预备,亦具他本身的价值”[2];而且学龄前时期儿童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要实施“活教育”

4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本科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zpg16r4r4c2db011p1797950lpza00fdr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