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01 教 材 1 我们知道的植物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日 期 课前 准备 9 月 4 日 星期一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 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1. 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师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也可以提供一段有关植物的视频,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紧接着让学生 “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 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教师要注意组织和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知道的植物是什么 样的。例如,“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 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在哪里?”等。在学生说完后,教师还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 多的植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全班学生的看法,将信息汇总并保存下来, 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并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记录内容,补充学 生对植物的认识。 2. 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重点让学生辨识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当学生表达出 “长叶子的是植物;开粉色、 红色花的是植物;池塘边长在石头缝里的也是植物”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如果学生描述 不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大图上指认。对于水中的植物,学生容易忽视,教师要注意提 醒。教师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考考学生的眼力,同时促使学生对植物的寻 找更加全面。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 “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 “植物”的概念,如 “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这个问题的交流结果 教师也需要及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在图中有一只蝴蝶,教师可以提问:“蝴蝶是植物吗?”学生肯定会说 “不是”,然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 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2. 塑料花是植物吗 “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第3个问题 的讨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 交流后,再组织全班讨论。学生都知道塑料花不是植物,所以这里教师要重点组织学生 讨论的是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 “活”的。从结果 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 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 (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 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对于初入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很难做出这样的回 答。此时,学生只从材料上去描述也是可以的。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3. 种一棵植物 教师可以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 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应使学生了解植物的选择及其培育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推荐采用 教师演示的植物种植方法。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 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 手册的 “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