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平均运距: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称平均运距。 9.运量: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超运运距单位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 三、参考答案
1.答:①公路横断面图:公路中线的法线方向剖面图,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
②公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根据行车对公路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
2.答: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①填方地段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挖方地段为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范围。②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料场、苗圃等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③在风砂、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设置防护设施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3.答:(1)稳定性:在荷载、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倾覆、滑动、沉陷、塌方。 (2)经济性:工程量小,节约资金。
(3)规范性:断面的某些尺寸必须符合公路规范和设计规范的要求。 (4)兼顾性:要兼顾农田基本建设的要求,要与农田改造、水利灌溉相配合。 4.答: ①按1∶200的比例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②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对于有超高和加宽的曲线路段,还应抄入“左高”、“右高”、“左宽”、“右宽”等数据;
③根据现场调查所得来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参照“标准横断面图”设计出各桩号横断面,确定路幅宽度,填或挖的边坡坡线,在需要各种支挡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地方画出该工程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④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⑤分别计算各桩号断面的填方面积(AT)、挖方面积(AW),并标注于图上。 5.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先采用积距法或坐标法分别计算每一设计横断面的填、挖面积,然后利用平均断面法或棱台体积法分别计算相邻断面间的填、挖体积数量,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路线的土石方体积。
(2)路基土石方的调配原则:①先横向后纵向,填方优先考虑本桩利用,以减少借方和调运方数量;②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运输,同时应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③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④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应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⑤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⑥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
6.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计算每公里路段的土石数量和全线总土石方工程数量,设计挖方的利用和填方的来源及运距,为编制工程预(概)算、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计量支付提供依据。 (2)土石方调配校核的关系式为:
①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②填缺=远运利用+借方;挖余=远运利用+废方。③(跨公里调入方)+挖方+借方=(跨公里调出方)+填方+废方。 五、参考答案
1.解:(1)K1+250——K1+276段
11(AT1?AT2)??(38.2?15.2)?26.7M222 11AW?(AW1?AW2)??(0?16.1)?8.1M222
L?(K1?276)?(K1?250)?26M
33V?A?L?8.1?26?211MV?A?L?26.7?26?694MWWTT
AT?(2)K1+276——K1+300段
11(AT3?AT2)??(0?15.2)?7.6M222 11AW?(AW3?AW2)??(47.5?16.1)?31.8M222
L?(K1?300)?(K1?276)?24M
33V?A?L?31.8?24?763MV?A?L?7.6?24?182MWWTT
AT?(3)计算此路段的土石方体积
填方体积为:694+182=876立方米 挖方体积为:211+763=974立方米 本桩利用方体积为:211+182=393立方米
2.解:完善表格如下: 挖方挖方 填方 平 面积 面积 均面积 0 35.4 / 16.8 +350 33.6 21.2 38.1 +368.45 42.5 10.2 +380 合计 52.8 / 0 / 47.7 5.1 11.55 551 59 59 15.7 18.45 703 290 290 填方平 距离 均面积 / 28.3 / 50 挖方填方体积 体积 840 1415 本桩利用 桩号 填缺 挖余
+300 840 575
413
/ / 492
/ / 80 2094 1764 118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