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 g B.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小结】 中考实战
1. “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位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催化剂
反应前 反应后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 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2.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有机物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 C.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3.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氮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对其污染治理的反应原理之一为:2NO2+2NaOH=NaNO2+NaNO3+X,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H3 B.H2O C. NO2 D.HNO3
4.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 g 甲 5 乙 2 丙 20 28 丁 22 5 物质 反应前质量/ g 反应后质量/ g X 8 待测[来源:Zxxk.Com] Y 2 10 Z 20 8 Q 5 13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1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来源:学*科*网]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课后巩固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 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 与反应生成的 各粒子间的个数 比为 。
⑵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在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
是 ,未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⑶以此为例解释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A.C4H4S2 B.C2H6S C.C4H4S D.C6H6S
3、在化学反应A + B == C + D中,7gA和9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的质量恰好是D的质量的3倍,则生成C的质量是 。
4、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A、SO2 B、NH3 C、N2 D、NO2
5.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X + 3O2 === 2CO2 + 3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
A.C3H6O2 B.C2H6O C.C2H4O D.CH4O
A
8.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
/
如图所示。将10gA与8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 g 量是( ) 5 A.10g B.13g
2 B/g
9.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未测值为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10.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了氧气9.6克,同时生成二氧化碳8.8克、水5.4克,则该化反应后质量/ g 11 物质 反应前质量/ g 甲 25 乙 15 丙 丁 C.16g D.18
1[来源:5 学科网ZXXK] 待测 1 22 合物 ( )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
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D、一定含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
11.3.2克某化合物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8.8克、水7.2克,则该化合物( )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 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D、一定含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
疑惑问题:
预习总结及体会(提示学生如实写出自己的想法):
给老师的建议:
教师评语: 备注:本预习学案必须在预习课上完成,课后由科代表交于老师批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