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析:诗歌抒情方式
考点一:咏志诗
(1)考点解析:咏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咏志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会有以物、借物来抒发志向、理想的参照物或手法。 (2)例题验证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例题解析:答案: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解析:本诗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与把握主题思想。
类题解题技巧: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要注意结合整首诗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来分析。 考点二:羁旅诗
(1)考点解析: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羁旅诗的创作手法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
(2)例题验证
古诗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例题解析 答案:
(1)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2)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不能等同于翻译,要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2)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在通读全诗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类题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要悉知写作背景,熟知词的内容大意,抓住景物描写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点三:诗歌抒情方式
(1)考点解析:诗歌抒情方式通常有如下几种:(1)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3)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6)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2)例题验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②,丹枫③霜叶稀。 孤城向水闲,独鸟背人飞④。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⑤。
【注释】①此诗是刘长卿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进途经余干县(今属江西)所作。②摇落:零落。迥(jiǒng):高远的样子。③丹枫:枫叶经霜已经变红,帮称丹枫。④背人飞:离人而去(飞)。⑤捣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传出的砧声,最容易触发羁旅之愁和思亲之念。
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青枫经霜变稀,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全诗以空间为序,由远及近,借景抒情。
C.诗人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触及自己的思乡情绪。
D.“独鸟背人飞”,暗喻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3)例题解析 答案:B
解析:首联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了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春去秋来,时间飞逝,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这样萧条的环境也为后边的抒情蓄势,做了铺垫。诗人的体察是细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 会触动自己的离思。“独鸟背人飞”,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此联句头为一“孤”一“独”,暗示了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
A.赏析正确。
B.以时间为序,空间上由远及近。赏析不正确。 C.赏析正确。 D.赏析正确。
类题解题技巧: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考点四:诗歌思想情感
(1)考点解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通常有如下几种:(1)咏史诗: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2)边塞诗: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或是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山水田园诗: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4)离别诗: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坦陈心志的告白;情深意长的勉励;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2)例题验证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及体现这些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 (3)例题解析 答案: (1)夸张、对偶
(2)“绝”、“灭”、“孤”、“独”表现出孤独、凄凉;“独钓”表现出倔强、执着、孤傲。(或者思想感情:孤独、凄凉,倔强、执着、孤傲。表达情感的词语:“绝”、“灭”、“孤”、“独”、“独钓”)
解析:(1)了解常用修辞手法及特点,根据诗句内容判断。此句中“千山”对“成径”,“鸟飞”对“人踪”,“绝”对“灭”,是对偶,第二句说千万条小路没有人的踪迹,是夸张。
(2)抓住最后两句中“孤”和“独”,结合诗中表现的环境“绝”“灭”“寒”等字即可体会到诗人凄凉的心境。
类题解题技巧:体悟古诗词中诗人抒发的情感,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进行体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