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王会荣
教学目标:
1、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初步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地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我们第七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是“友谊和理解”。《一面五星红旗》和《卖木雕的少年》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尊重和友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反映中外人民友好关系的文章。
师: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 ( 出示字幕):中国国际救援队(师:出示相关资料)请同学介绍。 师:下面请听一则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通讯报道。 生: ( 抽一生读新闻报道)师相机播放图片。
师:刚才的通讯报道中表扬谁呢?(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什么夸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他们做了哪些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刚才的通讯报道改写成的。
板书课题: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学会自读自学。 学生按自读要求自己小声读书。 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来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先抽生读,再齐读。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默读课文,指导学生默读方法,同学们试着用浏览式的粗读、跳读的方法,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2、同桌找到了相互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师引导学生抓住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救援队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越快越好,越早越好)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不顾危险,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③救援队在特殊队员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小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四、拓展学习
1师: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怎么样回国? (载誉回国)为什么说他们载誉回国?
2、齐读课文第一段:(出示第一段)“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出示资料: ①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初成立,2003年2月,首次参加我国新疆巴蜀等地的地震抢险救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②2003年5月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率领救援队参加阿尔及利亚震灾救援工作。他介绍说,全体队员在高温和尘埃中连续作战,努力搜救被压埋人员、救护伤员。在参与救援的38支救援队中,只有中国救援队和法国救援队搜索到幸存者。
③联合国官员托马斯说:“中国国际救援队来得真快,其反应速度是超常的。 ④阿方政府、新闻媒体和灾区居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们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来帮助我们,中国人民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感谢你们!” 五、作业布置
1、请你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下来。可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也可以写几个词。
2、回家练习向家人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