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 浅谈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湖南省桃源县三阳港镇中学 罗凌飞
内容提要:终身体育是在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伴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人类对高质量生命的追求而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意义深远。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终身体育 途径 体育消费 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体育真正成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的实践过程。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一些浅显阐述。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
传统的学校体育是以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过分强调了技术规格和运动能力方面的要求,使学校体育变成了某些竞技项目运动训练的缩影。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显得至关重要。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关键一环,要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为学生将来体育兴趣的迁移提供可能和依据。同时,中学阶段也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体育活动进行得如何,不仅影响着在校期间学业的完成,而且将直接影响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为适应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应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多种形式为学生继续进行体育学习、锻炼作准备,赋予学习接受终身体育所必须的兴趣、动机、知识和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兴趣
①
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体育的快乐,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1、教学内容的选择。
通过学校体育各年龄段的教材内容,大、中、小学变化不大,主要由竞技体育项目构成,各项目运动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较高,重复过多,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材,其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确实存在很大不足,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这种过于技术化,大量重复安排的教材内容,学生不仅学起来没有积极性,而且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学习的期望值。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才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愿意从事的项目,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2、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改革体育教学。
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体育意识和兴趣,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留给学生必要的自我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的时空。把严密的课堂组织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真正动起来。在校时期能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项体育爱好或特长,最终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3、改革考核评价体育。
传统的考试评价体育作为一种向导,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追求那个预定的“分数”或“达标”来表示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追求,这恰恰是应试教育的基本特点,它导致学生消极地上课,不自愿地参加锻炼,被动地应付考试,改革传统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从多种素质发展需要的视角出发,使其成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地积极性的杠杆,使成绩考评真正成为“启智、求知、用心、育人、健身。”
4、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深化改革,大胆尝试一些新的做法。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的理念,或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等
③
②
等。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模式,实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坦途。
三、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良好的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的重要条件,而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自觉的锻炼习惯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保证学生有地方、有东西可锻炼。 2、要引导学生无论学习多紧张都要抽出时间锻炼,无论多困难都要坚持锻炼。 3、要将学生锻炼习惯情况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在一生中不间断地长期坚持。
四、培养体育消费意识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等消费,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体育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而相对于某个人而言,想尽情“玩体育,享受运动”则必然要有消费,花钱买健康、买运动享受是大势所趋。因此,树立体育消费意识就很关键,相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尤其如此。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正在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健康体魄的重要手段,明白众多体育场地有偿服务的道理;其次,要向他们讲明优、劣运动装备、场地与运动感觉、技术水平的关系,以及体育社会将成为社会时尚;第三,要向学生讲明体场馆收费的目的,校内外场馆费用对比、场地少活动者多的矛盾和场租制定的依据。道理明白了,体育消费意识自然容易形成。
五、加强理论学习与指导
终身体育是相对于人的一生全程化的体育活动,处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时,采用的锻炼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应不同。这就需要用卫生、保健、康复、健身等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加以指导。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承担着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重任。在中学阶段,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锻炼什么,更要知道怎样锻炼,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运动处方,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诚然,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一定要采用传统的理论课的形式,由于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学生可通过教材、图书资料及网上查询等来学习,在学习
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教师可定期集中解答。学期或学年末,用笔试来检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此成绩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不管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事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则山,《终身体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年12月
[2]李晋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能》、《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
[3]周俊平,《以体育成绩多维评价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浙江体育科学》
2002年1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