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的“经典诵读、书香校园”的活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科学家故事的读物,积累精彩语段。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可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四、课程评价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图书馆、网络媒体、广播电视等学习途径搜集先烈事迹,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二)教学实施 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朗读背诵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学习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阅读中着力培养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开展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领会文章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也是本期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课外阅读:开学初举行好书推荐会。每周完成一份“阅读记录卡”,
每两周举行一次好书交流会,分享课外读书的收获。
口语交际与习作
可以指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言之有物,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30%)= 课堂表现(10%)+语文实践活动(20%) (1)课堂表现: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实践活动评价:根据识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版块开展。
2、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以综合纸笔测验评分为准。结果评价=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
(二)评价结果处理
以上两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优(90及90以上)、良(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成绩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提供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后按补考分数重新进行等级评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