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方案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间盘。属中医学\腰痛\范畴。
一.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下腰部、臀部疼痛,以及下肢放射痛。症见瘀血证、
寒湿证、湿热证、肾虚证。
二、病因
发病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有外伤,劳损或过劳,受寒受湿等。 三、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2、推拿牵引治疗 3、中药治疗
四、中医护理方案
1、临症护理
1.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等情况。 1.2、早期患者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患者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可根据患者感受进行调节,一般在20KG左右,每日牵引一次,每次约30分钟。
1.3、瘀血证: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待症状基本缓解,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疼痛剧烈时针刺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委中等穴位。 1.4、寒湿证: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寒邪入侵。采用温热法护理技术,局部予中药热敷、熏蒸;艾灸、拔火罐、针灸等治疗,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1.5、湿热证: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时针刺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委中等穴位以清热除湿。
1.6肾虚证:卧硬板床休息,避免久坐、弯腰、劳倦过度。疼痛甚时给予穴位按摩(取穴肾俞、命门等穴)
1.7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行“五点式”、“四点式”、三点式“、飞燕式”锻炼。
1.8、做好脊柱内镜微创治疗的护理,术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辅助腰背肌功能锻炼配合腰痹康冲剂,减少术后神经根粘连,巩固手术疗效。 2、饮食护理
2.1、瘀血证给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食物,如韭菜,冬瓜等。 2.2、寒湿证给予温补食物,如羊肉、生姜,忌食生冷及肥甘之品。 2.3、湿热证给予清热除湿食物,如苦瓜等。
2.4、肾虚证给予补肝肾,益气血的食物,如猪肾、鱼虾。 3、用药护理
3.1、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4、情志护理
做好精神调护,解除恐惧焦虑心理,阐明七情与疾病的关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并发症护理
1、便秘:给予腹部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关元等),多饮水,多食行气消导的食物。
2、压疮:协助轴线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6、健康指导
6.1卧硬板床,腰背部保暖,避风寒湿邪侵袭,做到生活起居有节。
6.2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劳欲过度、急弯腰和过度弯腰,防止疾病复发。
6.3遵医嘱用药,指导正确煎煮中药及服药的方法。 6.4嘱其畅情志。
6.5加强饮食护理,多食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 6.6定期复查,门诊随诊。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一.临床表现 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少数有眩晕。 二、病因
发病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有外伤,劳损或过劳,受寒受湿等。 三、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2、推拿牵引治疗 3、中药治疗
四、中医护理方案
1. 加强生活护理 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 注意防寒保暖, 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 俯卧位不可取,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 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 心理护理 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病程长, 反复难愈, 如对本病认识不够, 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 故安排床位时, 一般避开门窗, 防止风寒, 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 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 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 鼓励患者怡情悦志, 安心养病。 3.饮食护理 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 身体虚弱, 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 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 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 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 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 少饮酒, 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 防止便秘。
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积极抢救。
4.1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牵引重量从3 kg 开始,逐渐增加重量,以能耐受为度,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 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 应暂停牵引。
4.2颈部推拿时,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
4.3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 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以60 滴/ min 左右为宜,并注意保暖,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
以减轻疼痛。
4.4注意病人安全,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者, 以及眩晕严重时, 应有人陪护, 病人入厕时应扶持,防止摔伤。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加强营养,以补益气血,滋养筋骨。 2、饮食护理
2.1、气滞血瘀型给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食物,如韭菜,冬瓜等。 2.2、风寒湿型给予温补食物,如羊肉、生姜,忌食生冷及肥甘之品。 2.3、痰湿阻络型给予清热除湿食物,如苦瓜等。
2.4、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给予补肝肾,益气血的食物,如猪肾、鱼虾。 3、用药护理
3.1、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4、情志护理
做好精神调护,解除恐惧焦虑心理,阐明七情与疾病的关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并发症护理
1、便秘:给予腹部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关元等),多饮水,多食行气消导的食物。
2、压疮:协助轴线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6、健康指导
6.1避免高枕,颈肩部保暖,避风寒湿邪侵袭,做到生活起居有节。 6.2加强颈肩背肌功能锻炼,避免低头时间过长防止疾病复发。 6.3遵医嘱用药,指导正确煎煮中药及服药的方法。 6.4嘱其畅情志。
6.5加强饮食护理,多食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 6.6定期复查,门诊随诊。
中风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噼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似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又“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称为“中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