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促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2:34: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促 织

一、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尚、售、冀、会等词的意义及少间、食顷、斯须、俄等时间副词的用法

2、掌握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情况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 3、把握文章内容,赏析其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 4、赏析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本文的思想内容

5、文中荒诞离奇的“偶然”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封建统治的谴责,从而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弱者,敢于同现实丑恶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2、赏析文章的情节,描写特色及思想内容 3、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板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两句话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写鬼写妖”的题材内容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促织》就是借助一只小小的蟋蟀来显示那个怪胎社会的古怪事情的。欲知故事详情,请听《促织》分解。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初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羡慕功名,醉心科举。虽童子试连中第一,此后却屡试皆第。除三十一岁曾作了一年幕客外,毕生都在家设馆教书。他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著有《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 三、《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用了20年左右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是他的代表作,共16卷,431篇。“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异”就是专记奇闻怪事之意。本书主要运用唐传奇小说的文言体,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托笔幻想,寄意现实批评当时的社会政治。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 题材可分为: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

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

四、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整体感知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正音正字

3、划分小说的情节结构

起因(1)宫中尚促织之戏 开端(2)成名因无促织受苦 发展(3—4)成家求卜得虫 高潮(5—7)成子魂化促织 结局(8)成名因祸得福

五、赏析文章情节安排的巧妙

1、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明确

小说围绕着一只小小的促织来安排情节,以征集、捕捉、交纳促织为线索展开,成名一家的命运,悲喜系于其身。 2、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 明确

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神巫指点,成名得虫;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3、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明确 妙处:这样曲曲折折、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的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了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作品中的波澜,就是在揭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与变化,就是哉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速读全文,找出哪些文字写“悲”,哪些文字叙“喜”。 故事的开端,写成名被迫充当里正,“薄产累尽”“忧闷欲死”“杖至百”,这是“悲”。第3段,写成妻问卜得图,第4段写捕捉到“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促织,给成家带来了希望,是写“喜”。第5段写关乎全家性命的促织被儿子弄死,这又是“悲”。第6段得儿尸于井,是“悲”,儿半夜复苏,门外且有促织鸣叫,又转为“喜”。第7段写促织斗鸡,则为“大喜”“惊喜”。第5至7段喜中有悲,悲中有喜。第8段,故事的结局,成名化悲为喜。

二. 写作特点

(1)线索清楚,情节曲折。

本文以促织的得失为线索。全文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情节大起大落,出人意料,曲折多变,扣人心弦。

(2)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这篇小说生动感人的一个重二、细读课文“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一段,从文中选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括号内,并按空格限制的字数写出这段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并以此练习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赏析本文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得儿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符合官老爷之意,心中又(恐)。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牵动)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的罪恶现实。

要因素是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如写“试斗”时,成名的心理变化是“惭—大喜—惊—惊喜”,这一系列的感情变化与其悲欢离合的命运紧相联系,这就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觉。 3、跌宕起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难点解析:借古讽今抒胸臆 :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了对现实的不满。作品以斗促织的宫廷戏嬉为引线,由于宫廷倡导,而形成地方上的“定例”。这对百姓是灾难,而对封建官僚却是“媚上取宠”,受赏升迁的好时机。可见由上而下的封建官僚体制是造成民不堪命的根源。作品揭露的正是作者所处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取了曲笔,即指明故事发生年代为明代,这样既可放开去写,又可避开文网迫害,是一种借古讽今笔法。

故事以成名一家悲惨而曲折的遭遇加以展开。基调是揭露社会黑暗本质,鞭挞官僚体制,至于结局部分的“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抚军亦厚赉成”等等,是因为他们“并受促织恩荫”,并非良心发现。他们受赏、受封的代价是人民的血泪与苦难。

三、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比较,赏析本文选材角度的独特。

封建统治者征粮征物、县令严限追逼、差役下乡催索,这是封建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这类题材是前代和与蒲松龄同时代的一些进步作家经常涉及的,唐代柳宗元的散文《捕蛇者说》算得上是一篇不同凡响的作品。柳宗元没有写征粮征物,而是写征蛇,通过捕蛇人蒋氏之口,写出毒蛇虽毒,但比不上徭役、赋税之毒,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吏横征暴敛对百姓的迫害,一句“苛政猛于虎也”,发人深省。《促织》的选材角度与《捕蛇者说》相比,又高明多了。因为征毒蛇毕竟因其有“已大风挛踠瘘疬,去死肌,杀三虫”的疗效,而征促织又为何故呢?不过供统治者斗之一笑罢了。统治者一笑,

百姓付出的是身家性命,百姓的生命还不如一只小虫,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官府对人民的迫害。总是,以征促织为题材,高于征蛇,更高于征粮征物,这样的选材,体现了蒲松龄的艺术匠心。

四、文中写“问卜得佳虫”(3、4节)与“魂化促织”(6、7、8节)皆属幻想。作者借神鬼之力完成构思,这样行文有和好处?

这两处想象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良好愿望。

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精神所受的大折磨,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小的爱好,小小的乐趣。成子魂化促织证实大苦难与小乐趣的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有了这头小促织,皇帝的小乐趣得到了满足,成名的大苦难才能终止,这是荒唐的,却又是深刻的;这是可笑的,却又揭露了血淋林的现实。因而,文中的幻想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是蒲松龄深化主题的匠心所在。

五、课文总结

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有深度,情节奇妙有趣。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更因该敢于同丑恶现实作斗争。

六、作业

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寓言故事。

搜索更多关于: 促织 的文档
促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mxnm0pbgg7f1wl0k4bu3bj0w6iip0013j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