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职业资
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有关教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界中诸如老猫教幼崽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泳等也是教育 B、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C、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较.具有可控性强等特点 D、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1节>教育概述 【答案】:A 【解析】:
教育是指对人(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经验、训练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及良好习惯、塑造人格的一种社会活动。
2.儿童多动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
A、发展迟缓 B、品行障碍
C、动作多、注意力明显缺陷 D、阅读能力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5节>幼儿心理发展中常见问题 【答案】:C 【解析】:
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失调”或“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
3.幼儿的行为表现和( )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A、情绪变化 B、活动兴趣 C、活动结果 D、发展变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4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答案】:D 【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评价”部分中提到,“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4.幼儿看到故事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表现了幼儿情绪的( )
A、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外露性 D、内隐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答案】:A 【解析】:
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婴幼儿往往由于某种外来刺激的出现而非常兴奋,情绪冲动强烈。幼儿的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他用过激的动作和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
5.幼儿通过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幼儿游戏的分类 【答案】:B 【解析】:
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是指儿童运用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泥、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6.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 )
A、目的性 B、优美 C、教育性 D、多样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1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与原则 【答案】:C 【解析】: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7.维生素按照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B2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2节>幼儿营养素需要 【答案】:A 【解析】: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四种。
8.生日宴会上,小朋友听到一首《生日快乐》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幼儿认知发展 【答案】:A 【解析】:
完整的记忆环节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上述题干明显是恢复的阶段,恢复义分为再认和回忆,再认指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感到熟悉,确知以前感知或经历过,题干听到曲子后想起,所以选择A。
9.3~6岁幼儿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儿童发展理论 【答案】:C 【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为: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10.“精力过剩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维果斯基 B、斯宾塞 C、皮亚杰 D、格罗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幼儿游戏 【答案】:B 【解析】:
“精力过剩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即游戏是对剩余精力的发泄。 1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幼儿认知发展 【答案】:A 【解析】: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
12.以认识空间图形为例,小、中班幼儿以认识平面图形为主,大班幼儿可以学习认识几何体,这反映的是数学教育内容的( )。
A、科学性 B、启蒙性 C、系统性 D、适时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2节>幼儿科学教育 【答案】:C 【解析】: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是指在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应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幼儿学习的逻辑顺序,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小、中班幼儿以认识平面图形为主,大班幼儿可以学习认识几何体,反映的是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13.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提出在教学中应理解儿童、因材施教,并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的教育家是( )
A、陈鹤琴 B、杜威 C、陶行知 D、张雪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2节>中西方著名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
陶行知的主要贡献和观点主要包括:(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2)重视幼儿教育;(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5)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14.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 )实施。
A、教学过程中 B、形成性评价之后 C、形成性评价之前 D、教学过程之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7章>第1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 【答案】:C 【解析】: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或“事实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基础情况,包括对幼儿的智力、技能、行为、能力、个性、情感、态度等进行诊断,做出判断,为有效制订教育活动计划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一般在教育活动开展前或在学期初进行这类评价。
15.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教育已经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了,所以至少在学前班可以进行“小学化”的识字教育。这种做法( )。
A、有道理,通过提前识字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B、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不应该这么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