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专题三 考点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练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2:12: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要点拨

“与”作介词,可译为“和”“同”;作连词,也可译为“和”“同”。面对这意义相同、用法不同的“与”,该如何辨析呢?

连词“与”,表示并列关系,可以删去,也可颠倒前后位置,均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反之,则是介词。

六、“其”“之”作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其”“之”作人称代词的活用)

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②失其所与,不知:我们自己 .

③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④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第二人称代词,你 .

⑤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

精要点拨

“其”“之”都可作第三人称代词用,译为“他(他们)”“他(他们)的”。但这两个词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我们)”“我(我们)的”“我(我们)自己”“你(你们)”“你(你们)的”。用法特殊,须结合语境准确译出。

七、“者”字用法辨析

说出下列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指代,可译为“??的地方”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表指代,可译为“??的人”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表停顿,与“也”字构成判断 .④曩者辱赐书:表时间,有补充音节作用,可不译 .

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表倒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⑥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表数量,跟在数词后,类似于今天的“个”“样”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用在否定词后,表假设,可译为“??的话” .

精要点拨

“者”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光其词性,就有多种说法。如何区别呢? 1.不去强调其词性,而用“指代者”等称谓说明其用法。请看下表: 用法 例句 说明 指代者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此三者,吾遗恨也 .昔者/今者/曩者/古者 ....貌若甚威者 .跟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将它们转化为名词性短语,“者”相当于“的人” 出现在句中,尤其是判断句主语之后,表示停顿,不译 跟在后置定语之后,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跟在数词之后,功能类似于“个”“样”,量词 多出现在单音节时间名词之后,用法类似于音节助词“之”,不译 跟在表示状貌的词语之后,相当于“的样子”,也可不译 停顿者 倒装者 数量者 时间者 状貌者 2.“者”字用法中,“指代者”与“停顿者”易混,可以用删减法:能删去而意义不变的,则为“停顿者”;反之,则为“指代者”。

文言虚词题的答题技巧

一、快速而准确地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五种方法

(1)词性界定法。首先根据语法特点,辨明词类。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2)语境推断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但其意义实际上已被语境明确限定,因此也可“因文释词”。另外,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比如语气助词“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表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表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表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的句式和语气“息息相关”的。

(3)位置分析法。文言虚词有的用在句首,有的用在句中,有的用在句末,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就起不同的作用。比如“也”,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则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4)结构推断法。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标志,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像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等,可帮助你快速答题。

二、主要题型的答题方法 1.单一型

这种题型只考一个虚词,试题难度较小。答此类题,首先要确定虚词在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它代入四个选项中看看是否相同。相同,即为正确答案。

不妨一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

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报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 .

(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

1.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且躬爨以养其父 .B.宜少贬以荣进 .

C.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 .D.固足以蹈及前辈 .答案 B

解析 B项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把”;其他三项是目的连词,“来”。 2.下列“且”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人朴且率 .B.且躬爨以养其父 .

C.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 .D.道卿且乐荐之 .答案 A

解析 A项中的“且”表并列关系,其他三项表递进关系。 参考译文

李之才,字挺之,是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质朴又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点造作勉强的样子。李挺之最初担任卫州获嘉县主簿,暂时代理共城令(官职)。世人所说

的康节先生邵尧夫,当时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守孝,把粗布衣服当作皮裘穿,把蔬菜当作主食,并且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的父亲。李挺之上门拜访,劝说他学习关于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的学说。康节先生恭谨拜师,全将学业继承下来。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的《易经》,实际上是从李挺之那里学习、传承过来的。

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人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说:“应当把小的贬职当作荣升。”只有友人石曼卿说:“世俗不能够容纳你,你为何不远离世俗而隐逸山林呢?”

友人尹师鲁用书信向舍人叶道卿推荐李挺之,通过石曼卿送信,说:“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纪三十九。他能写古文,语言直白意蕴深邃,既不过于放纵也不显得拘谨,本来就足以赶得上前辈,不是我所能品评的。但是他能够安于低微的官位,一点儿也没有强求升官进职的意思,人们很少能够了解他。他的才能又通达世务,假如稍稍为时世所用,一定超过当世一般人很多。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共同来成就他。”石曼卿回复尹师鲁说:“现在专门从事写文章爱好古文的人非常少,而且声名不为人所知,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我向来不喜欢屈意拜谒权贵高官,因为推荐挺之的信,一共有四五次到道卿门上拜谒,直到把信送达后才停止。况且叶道卿乐意举荐他,所以我不后悔。”李挺之于是能应选新的官职,改任为大理寺丞。

2.复合型 (1)组对辨析型

这种题型考查四个虚词,把课本例句与文本例句两两编成一对共四组进行辨析,要求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组,它是高考考查虚词最主要的题型。答题最主要的方法是代入筛选法。答题时先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看看代入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2012年天津卷中的“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两句,要..求判断两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我们首先关注第二句,第二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于”和“见”搭配使用,表被动,把这个用法代入第一句中,句意不通,因此可以判断两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结合语境判断,第一句中的“于”是介词,译为“在”。

不妨一试 (2014·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故竭力佽助。

[注]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专题三 考点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n42k327se6tck09hli3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