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现象的思考
摘 要:精神病人是我国现代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因精神障碍而致使行为异于常人,有的甚至具有暴力倾向。近年来,由精神病人实施的伤害、杀人等严重暴力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管控缺失的诸多批评,因此,精神病人的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大大超出了司法范畴而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标签:精神病人 违法犯罪 管控与处置 人文关怀 制度构建
据官方统计的数据表明,我国共有各类精神病患者16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左右,许多精神病人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近年来,由精神病人实施的伤害、杀人等严重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经常见于报端,该类违法犯罪的多发性及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桩桩惨案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引发了人们对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多层面思考。本文结合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形成机制及特点,针对该类违法犯罪的处置、管控和法益保护问题提出了意见。
一、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第一,行为突然、理由荒诞。精神病人由于受被害妄想或视听幻觉等病理性情绪的支配,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动作突然、不加掩饰,缺少预谋过程,作案动机往往荒谬离奇、不合常理。
第二,作案成员的范围相对确定。实施严重违法犯罪的大多是身强体壮的青壮年精神病人,疾病类型多以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为主,因此,该类违法犯罪行为人具有较强的暴力性和攻击性,甚至能超出常人的体能和强度,动作连续性强,对其阻止和制服相当困难。
第三,侵害的对象与精神病人多有关联。据统计,精神病人暴力犯罪侵害的对象相对确定,多是与其经常接触的家人或周围的邻居、同乡,只有少数是与其素不相识、毫无关联的人。不过,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病人侵害的多系其家庭之外的人,而抑郁型精神病人侵害的多系家庭内部的人员。
第四,作案手段拙劣、残忍,危害后果严重。精神病人的违法犯罪的类型大多系凶杀、伤害等严重人身攻击行为,凶器大多就地取材,作案手段笨拙、野蛮凶残,危害后果一般都比较严重。
第五,缺乏自我保护。精神病人实施违法侵害行为时一般不注意对作案现场、作案工具、作案条件的选择,多在公开场合和白天实施。事后多数不逃离现场,不会采取自我保护性措施,与正常人犯罪后的表现有明显不同。
二、精神病人违法犯罪时的处置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