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复习系列之 知识点完全解读
2012中考复习之知识系统图与考点透视
第一章 声现象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1)条件: ;(1)声源: 。 2.传播:(1)靠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不能传声;(2)以 的方式传播;
(3)声波能传递 。 3.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 不同。(2)正常情况下, 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
体,而 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4.回声:(1)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 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2)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 s,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
二.声音的特征
5.音调:(1)定义:声音的 ;(2)影响因素: ;频率越大,音调越 ;(3)人耳
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Hz到 Hz,① 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 ;②频率高于20 000Hz的称为 。
6.响度:(1)定义:声音的 , (2)影响因素:①与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②
与离发声体的 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 。
7.音色:(1)定义:声音的 ;(2)靠音色来 声音。
三.噪声及其防止
8.定义:(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
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
音起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9.防止:(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①在 处减弱;②在 中减弱;③在
处减弱。(2)减弱噪声传播的三种方法:① ;② ;③ 。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结构导图】
2012中考复习系列之 知识点完全解读
【考点透视】
一.温度及其测量
1.定 义 :物体的 叫做温度。
2.单位:℃, 的温度是0℃,l标准大气压下 的 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 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 3.温度计:(1)工作原理: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2)正确 使用:①用前三看:观察它的 、 、 。②用时三要: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
图1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 相平。
4.物态变化:(1)物质状态:常见的物质有 、 、 三种状态。(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 叫做物态变化。如图1所示。 二.熔化和凝固
5.定义:物质从 的现象叫做熔化,从 的现象叫做凝固。 6.晶体熔化时 热量,温度 ,这个温度叫 ;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 ,没有熔点。
7.晶体溶液有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
三.汽化与液化
8.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 ,汽化需 。汽化有 和 两种方式。 9.蒸发:有 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 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 越大,蒸发越快;③液面上方 越快,蒸发越快。还与 有关。
10.沸腾:①液体沸腾时,要 吸热,但保持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 。不同液体的沸点 。③液体沸点与 有关,同种液体,气压越高,沸点越 。④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要 ,二要 。 11.液化:①物质从 叫做液化。②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 ,二是 。③气体液化时要 。 四.升华和凝华
12.升华:① 物质从固态 变成气态的现象;②升华 ,可以 。 13.凝华:① 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现象;② 凝华过程中要 。
五.水循环
14.水循环;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就是 。
15.云、雨、雹:①空气中水蒸气 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浮在高空,形成 。②云中 和 相互凝聚,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遇暖 成水珠,这就是 。③如果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0℃以下的 空气,水珠很快 成冰珠,在上升气流的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成了 。
16.雪、雾、露、霜:(1)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 ,空气中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 。(2)当夜晚或早晨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就形成 。(3)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 。(4)气温低于0℃时,地表附近的水蒸气直接 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 。
第三章 光现象
2012中考复习系列之 知识点完全解读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 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又分为 光源和人造 光源。 2.传播规律:光 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
3.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 的直线,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 ,所以是不存在的。 4.影: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 。
5.光速:光在 的速度最大,为 。光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c/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2c/3.光速比声速 得多。 6.光年是 的单位,是光在一年时间内所传播的路程,不是 单位。 二.光的反射
7.反射现象:光射到两种介质的 时,在界面处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
8.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 的。
9.反射类型:物体对光的反射分 和 两类。它们都遵循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是由于 的缘故。
8
三.平面镜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物在镜前,虚像在镜后。(2)像与物 ,虚像和实物所在的位置的连线与镜面 ,到镜面的距离 。
11.实像与虚像: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 相交所成的像。实像可
以在光屏上 出来,能用底片感光。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光线的 相交而成的像。虚像 上呈现出来。
12.平面镜的应用:①利用平面镜 ,如梳妆镜、练功房中的镜子,在墙上挂上大平面镜,可以 视觉空间。②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 光路的作用。
四.光的色彩
13.色散现象:太阳光能分解成 、 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其中的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叫光的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 。 1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的色光决定。各种色光都能透过的物体显 色,各种色光都能被反射的物体显 色,各种色光都能被吸收的物体显 色。
2012中考复习系列之 知识点完全解读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物质 到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 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光垂直射向介面时,传播方向 。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 3.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的,实际上也是光的 现象。
二.透镜
4.几个名称:①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O0’叫做 ;②透镜的中心叫 ,通过光心0的光线传播方向 ;③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F叫 ,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轴上会聚的点叫 ;④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f叫做 ;⑤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u叫做 ;⑥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v叫做 。 5.三条特殊光路:如图2所示。(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 后通过 。凹透镜折射光线的 经过虚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
图2
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 光的传播方向。
6.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1)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 ,中间薄边缘厚的是 ;(2)用平行光检测,对光起 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的是凹透镜;(3)用光屏检测,能在 上呈现像的是凸透镜,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像的是凹透镜。 三.透镜成像规律
7.凸透镜成像原理:如图3所示,烛焰可看作是由许多 组成的, 每个发光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
图3
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发光点的 点,全部的像点构成了烛焰的像。
8.凸透镜成像规律:(1)成实像时 ;成虚像时 。实像皆 ,虚像皆 。(2)u=f是成 的分界点,u>f时 ,U=f时 ,u<f时 。(3)u=2f是成 的分界点,U>2f时成 的实像,u=2f成 的实像,f<u<2f成 的实像。 9.凹透镜对物体只能成 像。
10.像的放大与变大:(1)放大是指所成的 大;(2)变大是指 的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