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S152Q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课程层次:大类专业基础(实践) 是否学位课: 否 学 时 数:24 学 分 数:1.5
执 笔 者:陈同占 编写日期:2004年5月 一、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是为电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技术实验基础课。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万用表、毫伏表、信号源、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电参数(交/直流电压、交/直流电流、频率、相位差等)的测量方法及技巧,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时域、频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国标系列及正确的选择、测试、应用及初步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端正的实验态度。学会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包括对测试结果数据的基本分析、处理)等。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绪论(0.5学时)
本章介绍实验课的开设意义、任务、特点及学习方法,对预习、实验、总结三个阶段明确了任务并提出了要求,重点掌握实验课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 实验基础知识(0.5学时)
本章介绍实验常识,重点掌握实验室供电系统、测量接地问题、器件的固定与连接及测量结果的处理等。
第三章 基本电子仪器原理与使用(4学时)
本章介绍在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包括直流稳压电源、函数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等,重点掌握各类仪器的用途、工作原理,结合电路基本定律、基本概念配备实验来学习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测量技能。
第四章 电子元器件的认知与应用(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器件的种类、特点、性能参数、国家标准、器件参数的标识方法。包括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继电器、二极管、数码管和运算放大器等。结合直流电路分析配备实验,探讨电路的工作原理、器件的应用及实验电路搭接技术。
第五章 电路的时域测量(2.5学时)
本章学习动态电路的时域测量方法,包括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完全响应及暂态响应的观测,一阶RC电路时间常数及二阶电路固有频率的测量、一阶微积分电路的设计与测量。重点掌握(探讨)电路结构及固有频率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第六章 电路的频域测量(4.5学时)
本章掌握内容为电路频域测量方法,包括策动点阻抗测量、传输电压比测量、串联谐振电路测量,以及电平的概念,半对数坐标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第七章 实验综合与电路设计(4学时)
本章是前几章的延续、拓展和向应用方面过度。通过本章学习使实验综合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八章 电路仿真(2学时)
重点学习MultiSim2001的使用及二阶动态电路的仿真,初步掌握用虚拟实验方法讨论、设计电路的方法。
考试: (2学时)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实验教学必修课之一,在教学方法上,将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电路仿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及主动性,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教师启发性指导为辅、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对每个实验要求、实验前做好充分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实验时要求独立操作,实验后认真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四、课程的考核
考核方式将结合平时操作(20%)、实验报告(20%)、考试(60%)三个环节给出成绩。 五、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的先修课:大学物理(电学)、物理实验(基本测量)、电路分析。后续课:模拟电路实验、课程设计及其他实践教学课程。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陈同占等. 电路基础实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 闻跃等. 基础电路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 宋开番等. 基本电子电路与仪器,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
[4] 郑步生等. Multisim 2001电路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电路基础实验》B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S153Q 适用专业: 计算机、生物 课程类别: 必修课 学 时 数: 16 学 分 数:1 执 笔 者: 陈同占 编写日期: 2003.1 一、教学任务和目标
《〈 电路基础实验〉》是为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实验课,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万用表、毫伏表、信号源、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的正确使用,基本电参数(交/直流电压、交/直流电流、频率、时间等)测量,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时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国标系列及正确的选择、测试、使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端正的实验操作态度,提高基本实验技能。学会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对测试结果数据的基本分析、处理)。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绪论(0.5学时)
本章介绍实验课的开设意义、任务、特点及学习方法,对预习、实验、总结三个阶段明确了任务并提出了要求,重点掌握实验课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 实验基础知识(0.5学时)
本章介绍实验常识,重点掌握实验室供电系统、测量接地问题、器件的固定与连接及测量结果的处理等。
第三章 基本电子仪器原理与使用(4学时)
本章介绍在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包括直流稳压电源、函数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等,重点掌握各类仪器的用途、工作原理,结合电路基本定律、基本概念配备实验来学习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测量技能。
第四章 电子元器件的认知与应用(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器件的种类、特点、性能参数、国家标准、器件参数的标识方法。包括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继电器、二极管、数码管和运算放大器等。结合直流电路分析配备实验,探讨电路的工作原理、器件的应用及实验电路搭接技术。
第五章 电路的时域测量(2.5学时)
本章学习动态电路的时域测量方法,包括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完全响应及暂态响应的观测,一阶RC电路时间常数及二阶电路固有频率的测量、一阶微积分电路的设计与测量。重点掌握(探讨)电路结构及固有频率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第六章 电路的频域测量(2.5学时)
本章掌握内容为电路频域测量方法,包括策动点阻抗测量、传输电压比测量、串联谐振电路测量,以及电平的概念,半对数坐标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考试: (2学时)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实验教学必修课之一,在教学方法上,将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电路仿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及主动性,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教师启发性指导为辅、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对每个实验要求、实验前做好充分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实验时要求独立操作,实验后认真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四、课程的考核
考核方式将结合平时操作(20%)、实验报告(20%)、考试(60%)三个环节给出成绩。 五、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的先修课:大学物理(电学)、物理实验(基本测量)、电路分析。后续课:模拟电路实验、课程设计及其他实践教学课程。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陈同占等. 电路基础实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 闻跃等. 基础电路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 宋开番等. 基本电子电路与仪器,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
[4] 郑步生等. Multisim 2001电路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