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了解并掌握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人体的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中枢神 经、前庭分析器、本体感受器及视觉感受器等机能能力的综合反映。
平衡性与很多运动项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 体操的平衡木、自由体操、跳马、花样滑冰、滑雪等运动项目;日常 生活中的走独木桥、走窄路、骑自行车活动。
一、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平衡性的分类
平衡性分为静态平衡性和动态平衡性两种。 静态平衡性是指人体 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 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动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 运动过程中维持平衡的能力。
(二)平衡性的测量形式 静态平衡性以时间形式来测量, 而动态平衡性以时间、 距离或分 值等多种形式测量。
二、平衡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静态平衡性的测量 1.闭目单足立
测量意义: 主要反映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 也可评价受试者在不 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位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生至老年男、女。 评价:闭目单足立测验的是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 位置感觉和 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 闭目时间越长, 则受试者静态平衡能力就越 好。中国成年人和老年人闭目单足立评价标准见表 5-28、表 5-29。
2.单足前脚掌站立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单足前脚掌站立的时间越长, 则受试者维持身体静态平衡 的能力就越强。
3. 鹤立测验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应于中学到大学男、女。
评价:鹤立测验的时间越长, 则受试者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就越强。大学生鹤立测验评价标准见表 5- 30
4. 横向踩木(纵向踩木)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横向踩木(纵向踩木)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维持身体静 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二)动态平衡性的测量
动态平衡性更接近于体育运动, 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调整身体平衡 的情况更常见, 但动态平衡性测量的可靠性、 客观性和有效性相对于 其他指标较低。
1.平衡木行走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动态平衡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 3 岁至 6 岁幼儿。
评价:长平衡木行走测验的时间越短, 则受试者动态平衡的能力 就越强。中国幼儿平衡木行走评价标准见表 5-31。
2.闭目原地踏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动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闭目原地踏步的时间越长, 则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就越 好。
3. 直线行走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动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应于中学到大学男、女。
评价:偏差值=(Si + S2)。偏差值越小,则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 力就越好。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