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珠江流域简介:
珠江流域水网发达,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2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流溪河、曾江、滨江等4条,河流总长度2000公里。珠江流域泛指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等四个水系所组成的流域。
珠江流域洪水特征是峰高、量大、历时长。造成流域洪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主要是峰面或静止峰、西南槽,其次是热带低压和台风,每年的暴雨洪水多出现在6、7、8月。 珠江流域枯水期一般为10月至下年3月,枯水径流多年平均值为803亿立米,仅占全流域年径流量的24%左右。西江梧州站枯水期出现的最小流量为720立米每秒,北江角石为130立米每秒,东江博罗站为31.4立米每秒。 珠江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9千克每立米,年平均含沙量8872万吨。据统计分析,每年约有20%的泥沙淤积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其余80%的泥沙分由八大口门输出到南海。 珠江口门的潮汐属不规则的半日周潮。珠江口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米,最大潮差为2.29~3.36米。八大口门涨潮总量多年平均为3762亿立米,落潮多年平均值为7022亿立米,净减量为3260亿立米。
珠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利用现状:(以广州市为例作介绍):
珠江年均河川径流总量为3360亿立米,其中西江2380亿立方米,北江394亿立方米,东江238亿立米,三角洲348亿立方米。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约占年径流总量的80%,6、7、8三个月则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珠江水资源丰富,全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00立米,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7倍,但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致使流域洪、涝、旱、咸等自然灾害频繁。
目前广州市共设置水厂十个,主要分布在珠江两岸。市区地处平原地带,浅层地下水——井水的使用现已很少,现都用自来水。海水使用不多,仅黄埔电厂冷却水使用海水,年用水量近5亿吨。市区耕地50万亩,全区农业需水量约为5.13亿立方米。
存在问题:
1、水源污染日趋严重。这个问题不必举什么数据,虽不为广州人,身处广州,相信每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不单单是广州,珠江流域流经的很多城市,如我的家乡--肇庆,从读高中开始,就能明显的察觉到西江水的恶化。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水里游泳嬉戏,那种清澈、冰凉,现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化工厂的污水所掩盖。 珠江源头水污染严重!珠江源头是云南曲靖的马雄山,云南境内称为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流经云南宜良、澄江及华宁的南盘江水已受到严重污染,原因是沿岸化工厂用硫磺生产硫酸,产生大量废水,而这些工业废水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入江中。沿岸的居民已苦不堪言,生活饮用水受到威胁,有的农畜因饮了受污染的水中毒死亡。希望有关部门着力整治珠江源的水污染问题!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医院排放病害废水等。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环境,特别是引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造成土地板结、盐碱化、酸性化等。
2、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现有调蓄能力有限,枯水期可利用水量不足。
在干旱年的枯水期,河川径流不足,要满足广州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差。工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占着很大部分,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却很低,不过近年来,污水处理的再生利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应对措施:
1、通过因地制宜地大幅度削减万元GDP用水量来大幅减少污染排放总量。 2、提高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3、大大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4、严格执行水功能区划和重大排污口设置等规章。 5、全面检测、遏制第一产业的面源污染。
我的感受:
珠江流域所途径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都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大城市广州,是不用多说了,报道,路经某些河段,便可见到黑黑的污水,臭臭的气味。我家乡——肇庆,虽不算发达,但由于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多的重污染产业在城市建立,很多清澈的河段慢慢开始被污染,变得乌黑,发臭,小时经常游泳的西江边已经不再透澈、清凉。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还没引起领导们的足够重视,真心希望能像目前广州的一些治理措施,能做到从轻治理。
我在网上看到关于珠江水质的一些图片,其中,较为严重的有珠江荔港南湾段,浓黑废水把半边珠江染成黑色;石井河,河水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严重污染,可以看到环卫工人驾驶船只在黑臭的水面上作业,有些水域甚至还呈现深蓝色,明显是受到严重的化学污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年七月份,珠江靠近二沙岛附近水面漂浮着的水浮莲,那场面可谓壮观。在高中生物课上我们知道,水浮莲从外国引进中国之后,由于没有天敌,它们一直都在疯长,并从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已是为大家所共知的!
近年来,水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开始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像06年开始的横渡珠江活动,是一次让市民检验城市污水治理成效的很好的方式。但希望这种改善不单单限于某些河段,而是我们整个珠江流域水质的整体改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