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演变浅探【开题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3:52: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演变浅探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刑罚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对犯罪人采取的惩罚措施,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伴随着国家产生,法律制度的确立,刑罚制度也随之不断演变。不同的朝代有这它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当权者亦有他不同的举措。但是大体的发展是从落后、残暴向着文明、慎刑的方向发展。刑罚制度的变化与特定的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古代的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或同一阶段的不同时期,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个层面亦有不同的发展,而刑罚作为法德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会有不同的的发展和变化。“刑罚世轻世重”这项刑事政策得以充分体现。史载朱元璋的法治思想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这是朱元璋对其皇位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传授统治要旨时讲的一段话。中国古代的刑罚世轻世重制度,注重的是因时制宜,要考虑当时的多方面因素,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而确定法律规范的内容,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政权加以巩固,社会秩序的维护由一定的意义。现代社会中,国家也要运用该项政策对某时某地区的社会治安形势及宏观形势等作为酌定情节加以考虑。

二、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一、研究目标

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的相关刑罚,将它的发展趋势和朝代的变迁联系起来,从而分析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内容

本论文将先介绍中国古代的相关刑罚,从各个朝代依次诉说。然后从各个方面来分析刑罚的发展及其它变化的原因。并且将它与俄国的刑罚相比较来说明中国刑罚的发展的特点。

三、论文提纲:

一、中国死刑制度的整个演变过程 (一)原始社会和夏商时期

(二)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时期的相关规定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 (六)宋元时期 (七)明清时期

二、中国古代导致死刑的犯罪 (一)危害统治者的秩序罪 (二)冒犯皇权罪 (三)官员的渎职腐败 (四)违反伦理罪 (五)侵犯人身财产罪 三、中国古代死刑演变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无上权力导致死刑的不稳定和不确定 (三)刑罚的发展变化与特定的社会发展现状紧密相连 四、死刑的存废意识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2.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3.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本论文中对古代刑罚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将是该法的具体运用。

(二)研究手段与技术路线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有丰富的藏书,并设有电子阅览室,可全文检索中国期刊网,能方便查阅到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的重要文章,还通过对一些之前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此外,还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在研究内容中,对古代刑罚的综述,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途径包括网络、期刊、报纸、杂志等资源来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道出古代刑罚历代种类,进而得出古代刑罚的发展大致趋势,从而得出其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53. [2]尚书·舜典[M].中华书局,2009,56. [3]尚书·吕刑[M]. 中华书局,2009,15.

[4]后汉书·刑法志[M].大众文艺出版,2009,23-35. [5]胡云腾.死刑通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42. [6]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68. [7]孙雄.监狱学[M].商务印书馆,1936,12-26. [8]张金鉴.中国法制史概要[M].中正书局,1973,8.

[9]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5-62. [10]曾宪义.中国法制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6-39. [11]A.F.P.Hulsewe,Remnants of Han Law,Vol.1[P].102. [12]Derk Bodde and Claren Morris.Law in Imperial China,[P].76. [13]孙雄.监狱学[M].商务印书馆,1936.

[14]G.Rusche and O.Kirchheimer,Punishment and Social Structure,Russel and

Russel.New York[P],1967,5.

[15]马小红、庞朝骥.图说中国法律史——守望和谐的法文明[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56.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本文从2010年9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0月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11月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2011年2月下旬-4月下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本论文具有的特点:(一)科学性。就描述对象而论,不是凭主观臆断或个人好恶随意舍取素材或得出的结论。(二)逻辑性。论文的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推论合理、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前呼后应、自成系统。(三)继承性。论文多处引用前人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

创新点:(一)论文对历代的刑罚种类有着大概的介绍。(二)从各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刑罚发展变化的原因。(三)从自己的观点去思考中国古代刑罚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演变浅探【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nlf50iwe73jk4h7sglc72h8v7sa2300vh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