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一、 交流文体,初识小说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读书。老师想知道你们最近有没有读过小说?说说吧,都读了哪些?
(生:我最近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白象家族》,章回小说、魔幻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等等)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平时也很喜欢读小说,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很特别的小说《敲门声》。(课件出示: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请一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师:看你们满脸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 生:地球上为什么会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呢? 生:只剩最后一个人,为什么门外会响起敲门声? 生:我感到恐怖。 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既然是一篇文章,怎么会这么短?
师:看来这篇小说留给大家的疑问、悬念很多。像这么短的小说它有个名称,叫-------
生:微型小说。
师:是的。根据篇幅的长短,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课件出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二、梳理情节,感知内容
师:那么小小说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色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小小说《桥》,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齐读课题)桥。
师:还记得吗?桥的主人公是谁?(老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待会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开始吧!
1、边读边画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
2、用一个词或一句简短的话写写你的感受。) 三、品味言行,丰满形象
1、指生读画出的句子。 2、品读交流
我们先来看这组句子,出示句子: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临危不惧)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汉的沉着冷静?“一座山”——镇定如山是冷静。
师:还有那个词?老汉不说话(盯),
师:老汉盯着人群,他想用这样的眼神告诉人们什么? 师:一个“盯”字,我们走进了老汉的内心。
(2)交流继续。
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师:谁来读读这组句子?“沙哑的喊话”这是老汉的什么描写?(语言)
师:你们发现老汉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短---简洁) 师:老师把老汉说的话改一改,
(乡亲们,这座木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排成一队按顺序过桥。如果你是共产党员请排在后边,让普通老百姓先过去。)
师:你觉得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情况危急,不容废话。) 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样的语言?谁来试试?(掷地有声、斩钉截铁)
师:真好!读着读着,一个果断指挥的老汉就立在了我们眼前。 (3)洪水越逼越近,越来越深,此时此刻,唯一的生机就是……对,走过桥就有了生机。可是……(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谁来读这个句子?句中老汉的那个动作最让你感动?(此处应该有掌声)这一“揪”,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他揪的、吼的是谁?(——他的儿子)老汉这一揪多儿子意味着什么?(死)对村民呢?这一揪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
(引导,板书:公正无私)
师:同学们,假如这一揪,或多或少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无情,那么接下来
(4)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从这一个“推”字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老汉很爱自己的儿子)(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推给儿子,这就是父爱如山呢孩子们!板书:父爱如山)
师:我们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到老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语言的秘密,老师认真数过,课文只有短短的511个字,却有27个自然段,语句都非常——(板书:语言简洁),,
师:语言简洁是小小说的突出特点。其实,课文还用同样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暴雨、洪水。 四、关注洪水, 领悟写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