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编制:张进清 审核: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技术的双刃剑作用,能对案例进行分析;
2、 了解不同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提高明辨是非、逻辑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树立发展新技术造福全人类的志向;
二、
学习重点、难点:
技术应用的双刃剑作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本节的重点,因为较难理解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 旧知回顾:
1、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开始,
2、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 四、 新知探索:
1、技术的两面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技术是历史的发动机”。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术的发明应用给人类不断带来进步、财富,结合案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分析一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技术应用不当,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网络技术也可能产生一些负
面效应,结合P17“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有益吗”分析一下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有_________
4、 关注了解全球生态危机: A:全球变暖: 原因: 危害:
B:臭氧空洞: 原因: 危害: C:酸雨: 原因: 危害:
D:有害废弃物质: 原因:
危害:
5、 我们认识了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应该怎样发展新技术,造福全人类?
五 随堂练习:
1、起着防止热量向宇宙散发作用的是( ) A CO2 B SO2 C NO2 2、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六 讨论交流:
说一说下列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完成下表。 技术应用背景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过度围湖造田 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原因 为了满足工业的需要,大量砍伐森林 为了解决工业和居民用水问题,超量开采地下水 为了防治农业病虫害,大量使用农药 七、 心灵鸡汤
在一家知名的大公司里,营销部的主管被提升后,老板就让原来的主管从市场部的营销人员中,推荐一名适合做主管的人选。结果,老主管推荐了两名员工。他对老板说:“我觉得他们两个都优秀。至于谁更合适,希望总经理考察后再决定。”
于是老板就对这两名优秀的营销人员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他俩的能力旗鼓相当,难分高低。究竟谁更合适做主管,一时间老板也举棋不定。一天,坐在办公室里的老板突发奇想,他分别叫这两名营销人员到他的办公室来。老板放下电话后计算时间,结果发现,那两名营销员从同一个办公室里走到他的办公室里,一位用了70秒钟,另一位则用了100秒钟。于是,老板立刻决定,让前者担任主管。
那个可怜的输家,仅仅因为这30秒的时间,就败在了同事的手下。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老板怎能这样选拔人才呢?一点儿都不科学,太武断了吧。但是,有一个学者通过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对人们步行的速度调查后却发现,人们步行速度最快的前10个国家依次是:爱尔兰、荷兰、瑞士、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法国、肯尼亚、意大利。其中除了非洲的肯尼亚是出田径运动健将的国家外,其余的9个国家均为世界发达国家。而中国各地人们的平均步行速度在这项调查里的排序为:香港名列14位,台湾名列18位,大陆名列24位。
调查者最后得出结论:人们的步行速度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成正比,步行速度越快,经济越发达。原来,步行速度也是经济效益的一种体现。在拥挤的街道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总抱怨道路拥挤,前面的人走路太慢,堵住了自己前进道路的人,大都是精力旺盛、衣着干净整洁的白领打扮的人;反之,那些走路慢慢腾腾的,除一些老人外,大都是看上去精神萎靡不振的人。如果你经常出差到外地,你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城市人的步行速度快于农村人的步行速度。沿海发达地区人的步行速度快于西部地区人的步行速度。 是的,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了,工作的效率也越来越高了,就连我们每个人匆忙行走的脚步,不知不觉也和奔向成功的距离连接在了一起。
也许,你会说因为脚步太匆忙,而没有时间去欣赏路边的野花。可是,单就成功而言,它残酷得不给你一点儿时间。有时候,在你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只是比别人慢了30秒,而30秒恰恰就能决定一切。
为梦想跨出第一步
实现梦想并非遥不可及的事,只要跨出第一步,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前几年我因职务的关系,被派到南边一个城市,协助接受社会救济的居民。我希望 能灌输他们自食其力的观念: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自给自足。我请当地的相关单位 安排十几位接受社会救济的居民,打算每星期跟他们进行3小时的咨商谈话,其中成员 最好包括不同的种族和家庭背景。我同时申请了一笔小额款项当作工作经费。 初次见面,握手寒暄后,我劈头第一句便问他们,“我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梦想。” 在座的每个人听了之后都露出一脸不解的神情。 “梦想?我们没有梦想。”
“难道你们在孩童时候没有立过任何志愿吗?”我好奇地问。
一个妇女开口回答:“有梦想有什么用?老鼠总是跑进屋里,偷咬我的孩子。” “这个问题的确伤脑筋,你是很担心老鼠来偷袭你的孩子,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吗?” “我想换个新纱门,我那个旧纱门上有洞。” “在座的有人会修纱门吗?”我代她发问。
坐在中间的一位男士自告奋勇地说:“我以前修过东西,但我最近背痛得厉害,不 太中用了。不过我会尽力试试。”
我问他能否到店里买些材料,帮这位太太把门修好,费用由我负担。“你能帮这个 忙吗?” “我尽量。”
第二周的聚会上,我问那位太太:“你的纱门修好了吗?” “喔,修好了。”
“那我们可以开始梦想了,是吗?”我又问道。她微笑地点点头。 我转向那位男士:“那你觉得如何呢?”
“说来奇怪,我开始觉得精神比以前好得多。”他表示。
这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功事件,但多多少少也给这群人一些刺激,实现梦想并 非遥不可及的事,只要跨出第一步,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我接着问其他人有什么梦想。一位妇女说她一直想做个秘书。“那为何不放手去做 呢?”我问(这一问是我的第二问题。)
“我有6个小孩,我若去上班,谁来照顾他们?”
“我们来想想办法,”我说:“有人能一星期帮她带一二天孩子,好让她能到学校 接受秘书训练吗?”
另一位妇女热心地表示:“我自己也有小孩,不过我可以帮这个忙。” 经过一番安排后,这位妈妈终于能上学校接受训练。
后来每个人都谋得了职业,那位修纱门的男士找到一份技工的工作,而帮人照顾孩 子的那位妇女则成为合格的保姆。12周内,参加辅导的人全都有事可做,不再需要领取 社会救济。这并不是特别,这只是我成功的众多个案中的一个。 (薇吉尼亚·莎泰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