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面气压变化,最可能是乙处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A
【考点】
气压系统与天气 锋面系统与天气 【解析】
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冷锋因移动速度快,强度大,历时短。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暖锋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暖锋因移动速度慢,强度小,历时长。
本题考查气旋的知识,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解答】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地是高压中心,①地位于高压脊,A正确; ②位于暖锋锋前,③位于冷锋锋后,两地有阴雨天气,所以BD错; ①、④两地的风向不一致,所以C错;
乙为锋面气旋的中心,为低压中心,故乙过境的气压变化为先变小,再变大。
6. 今年最强台风“利奇马”于8月10日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利奇马”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
A.
B. C. D.
(2)台风“利奇马”登陆期间,福州市气象台观测,8月10日2:00~10:30该市风向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下列表示该时段台风中心与福州相对位置及行进方向正确的
是( )A.A
【答案】 B
B.B
C.C
D.D
试卷第5页,总15页
C
【考点】
气压系统与天气 【解析】
本题考查气旋的知识,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台风的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低气压涡旋;分布在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 【解答】
台风为气旋过境,近地面为低气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偏向右,故北半球的气旋近地面大气逆时针辐合。
A、该市风向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A图为风向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故A错。 B、风向为东南风转为西南风,与题干不符,故B错。
C、该市风向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说明台风中心从位于福州的东方移动到北方,风向为西北风转向西南风,故C正确。
D、风向为东北风转向西北风,故D错。
7.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先北移后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
(2)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答案】 B C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
试卷第6页,总15页
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解答】
读图分析可知,甲位置为距今3000年前的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之后为宋代,界线南移到乙,当到达明代时,界线南移至丙,由此看来,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不断南移。
A、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因此气候温度越高,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所在纬度越高。3000年前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纬度最高,因此说明此时温度最高,海冰融化最多,海平面最高,故不符合题意。
B、宋代时期界线向南移,说全球气候变冷,热带、亚热带向南移,故不符合题意。 C、明代时期的界限最靠北,说明该时期的全球气温最低,因此此时全球冰盖面积较大,故正确。
D、读图可知,清代时期界限北移,说明全球气候又开始变暖,球各地的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降水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8. 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2)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 ) A.本格拉寒流 B.巴西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那利寒流 【答案】 D A
【考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解析】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表层海水温度向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向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一般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一般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表层海水温度向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向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一般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一般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解答】
①所在图区温度越向北越低,为北半球,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①处为洋流自南向北流,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②所在图区温度越向南越低,为南半球,洋流自南向北流,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
试卷第7页,总15页
由两幅图的等温线数值可判断二者皆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大陆的东侧为自南向北的暖流,符合①图;
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大陆的西侧为自南向北的寒流,符合②图,综上所述D错误,符合题意。
②所在图区温度越向南越低,位于南半球,洋流自南向北流,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BC错误;
②位于南半球,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本格拉寒流,A正确; 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D错误。
9. 读印度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①洋流是受离岸风的影响而形成的上升流,完成题。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1月 B.6月 C.3月 D.11月 【答案】 B
【考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解析】
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解答】
读图可知,图中洋流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北印度洋海域的洋流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图示洋流流向为顺时针,应为北半球夏季的洋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月,故B正确。
10.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
A.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B.地壳的厚度较薄
试卷第8页,总1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