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江苏高考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2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 非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也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
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22.“黄老”和“六经”分别指先秦时期的哪两个学派?(2分)
23.写出这段文字提到的《史记》中的两个篇名。(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郭沫若创作的《凤凰涅架》和《女神之再生》,分别借用了我国女娲炼石补天和天方国古代的神鸟“菲尼克司”从死灰中更生的神话材料。
B.巴金的《家》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它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了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其中写了一个幼稚而大胆的旧礼教的叛徒——觉慧。 C.《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脱险后到达南郡,突然大哭,说如果荀彧在,决不会遭此大败,这是曹操在痛骂诸谋士无能。
D.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E.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除了金钱,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他破例为病危的妻子花钱求医,也是因为妻子一死,她名下的财产就要分给女儿。 25.简答题(10分)
(1)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5分)
(2)《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7题。
留存至今的古镇,是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古镇大多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和有关的民间传说。古镇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徜徉在古镇老街,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古镇延续着的城乡商品交流,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环。古镇往往是中国文化主要的传承所在,也是文人荟萃之地。古代著名书院和藏书楼大都位于宁静又不失文化氛围的集镇,许多著名学者文人也都生长在古镇的小巷中,名人故里成了世人瞻仰的胜地。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多、展示最集中之地,也是介于城乡之间的集镇。古镇上逢年过节的祭祀,庙会和迎神赛灯的游行,婚丧喜事的筵宴,都反映了民俗传统的绵延赓续。随着人口增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古镇在改造中填河扩路,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有的为了大造商业街,扩建名人故居,而把居民搬迁一空;有的过度开发旅游,甚至建起了大型游乐场。这就造成一些古镇特有的情韵不复存在。
26.从材料看,古镇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27.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保护古镇。(9分)
2009江苏高考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0.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21.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呐喊·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B.沈从文《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
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C.曹禺《雷雨》中有多组戏剧冲突,如周朴园与繁漪之间、周朴园与侍萍之间、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其中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中心。
D.《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迫曹操时,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E.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马林鱼。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2)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6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怀 鲁 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本_文_来_源_于_贵-州.学,习;网Www.GZU521.Com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
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24.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6分)
2010江苏高考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 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驷、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20.“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21.《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 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B.《女神·湘累》中,屈原在洞庭湖上说:“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