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做答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请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B 1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Bi 209 第Ⅰ卷 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中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做标记 B.液态HCl不能导电,说明HCl是共价化合物
C.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和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1gCl2溶于足量水中,Cl-的数量为NA B.46g乙醇中含有共价键的数量为7NA
C.25℃时,1L pH=2的H2SO4溶液中含H+的总数为0.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9.双酚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双酚A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双酚A的分子式为C15H14O2 B.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和水解反应 C.最多有1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 D.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4种
10.右图为某漂白剂的结构。已知:W、Y、Z是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W、Y、Z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W、X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X>W
B.电解W的氯化物水溶液可以制得W单质
C.实验室可用X和Z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制取单质X
- 1 -
D.25℃时,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钠盐溶液pH大于7
11.高能LiFePO4电池多应用于公共交通,结构如图所示。电池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其主要作用是在反应过程中只让Li+通过,原理如下:
(1? x)LiFePO4+xFePO4+LixCn LiFePO4+n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
B.放电时,电子由负极→用电器→正极
C.充电时,阴极反应为xLi++ nC +xe?= LixCn D.充电时,阳极质量增重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A B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光照时甲烷与氯气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X一定具有氧化性 两支盛0.1 mol·L?1醋酸和次氯酸的试管中分别滴加等浓度Ka(CH3COOH)>Ka1(H2CO3)C Na2CO3溶液,观察到前者有气泡、后者无气泡 >Ka(HClO)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H2SO4并加热,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D 淀粉没有水解 浊液,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13.常温下,向盛50mL 0.100mol·L-1盐酸的两个烧杯中各自匀速滴加50mL的蒸馏水、0.100 mol·L-醋酸铵溶液,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Ka(CH3COOH)=1.8×10-5,Kb(NH3·H2O)= 1.8×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X是盐酸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图,滴加过程中溶液各种离子浓
度逐渐减小
B.曲线Y上的任意一点溶液中均存在c(CH3COO-)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6.(15分)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等行业。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生产CuCl的工艺如下: 已知CuCl难溶于醇和水,溶于c(Cl-)较大的体系[CuCl(s)+Cl-?CuCl2-],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 (1)“氧化酸浸”前先将铜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生成蓝色溶液和浅黄色沉淀,则反应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时所用硫酸浓度为0.3 mol·L-1,配制1L此硫酸溶液,需要98%、1.84g·mL-1浓硫酸________mL (保留1位小数)。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时,Cu+的沉淀率与加入的NH4Cl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n(氧化剂):n(还原剂)= ; ②比较c(Cu+)相对大小:A点 C点(填“>”、“<”或“=”)。 ③提高处于C点状态的混合物中Cu+沉淀率措施是 ; (4)“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2 - (5)不能用硝酸代替硫酸进行“酸洗”,理由是____________。 27.(14分)铋酸钠(NaBiO3)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水中缓慢分解,遇沸水或酸则迅速分解。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取铋酸钠并探究其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铋酸钠 制取装置如右图(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部分物质性质如下: 物质 性质 NaBiO3 Bi(OH)3 不溶于冷水,浅黄色 难溶于水;白色 (1)B装置用于除去HCl,盛放的试剂是 ; (2)C中盛放Bi(OH)3与NaOH混合物,与Cl2反应生成NaB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当观察到 (填现象)时,可以初步判断C中反应已经完成; (4)拆除装置前必须先除去烧瓶中残留Cl2以免污染空气。除去Cl2的操作是 ; (5)反应结束后,为从装置C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需要的操作有 ; Ⅱ.铋酸钠的应用——检验Mn2+ (6)往待测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溶液变为紫红色,证明待测液中存在Mn2+。 ①产生紫红色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某同学在较浓的MnSO4溶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结果没有紫红色出现,但观察到黑色固体(MnO2)生成。产生此现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Ⅲ.产品纯度的测定 (7)取上述NaBiO3产品wg,加入足量稀硫酸和MnSO4稀溶液使其完全反应,再用cmo1·L-1的H2C2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MnO4-(已知:H2C2O4+MnO4-——CO2+Mn2++H2O,未配平),当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vmL 标准溶液。 该产品的纯度为 (用含w、c、v的代数式表示)。 28.(14分)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合成低碳烯烃,缓解温室效应、充分利用碳资源。 (1)已知:①C2H4(g)+2O2(g)=2CO2(g)+2H2(g) ΔH1 ②2H2(g)+O2(g)=2H2O(1) ΔH2 ③H2O(1)=H2O(g) ΔH3 ④2CO2(g )+6H2(g) C2H4(g)+4H2O(g) ΔH4 则ΔH4=____ (用ΔH1、ΔH2、ΔH3表示)。 (2)反应④的反应温度、投料比[n(H2)/n(CO2)=x]对C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a____3 (填“>”、“<”或“=”);M、N两点反应的平衡常数 KM____KN (填填“>”、“<”或“=”) ②M点乙烯体积分数为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300℃,往6L反应容器中加入3mol H2、1mol CO2,反应10min 达到平衡。求0到10min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3)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用Fe3(CO)12/ZSM-5催化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所得产物含CH4、 C3H6、C4H8等副产物,反应过程如图。 催化剂中添加Na、K、Cu助剂后(助剂也起催化作用)可改变反应的选择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添 - 3 - 加不同助剂,经过相同时间后测得CO2转化率和各产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 助剂 CO2转化率 各产物在所有产物中的占比(%) (%) C2H4 C3H6 其他 Na 42.5 35.9 39.6 24.5 K 27.2 75.6 22.8 1.6 Cu 9.8 80.7 12.5 6.8 ①欲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的产量,在Fe3(CO)12/ZSM-5中添加_______助剂效果最好;加入助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产量的根本原因是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第ⅰ步所反应为:CO2+H2?CO+H2O b.第ⅰ步反应的活化能低于第ⅱ步 c.催化剂助剂主要在低聚反应、异构化反应环节起作用 d.Fe3(CO)12/ZSM-5使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ΔH减小 e.添加不同助剂后,反应的平衡常数各不相同 (4)2018年,强碱性电催化还原CO2制乙烯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原理如右图所 示。 ①b极接的是太阳能电池的______极; ②已知PTFE浸泡了饱和KCl溶液,请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并且在解答过程中写清每问的小题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15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快离子导体是一类具有优良离子导电能力的固体电解质。图1(Li3SBF4)和图2是潜在的快离子导体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S+2e-=S2-过程中,获得的电子填入基态S原子的 (填轨道符号); (2)BF3+NH3=NH3BF3的反应过程中,形成化学键时提供电子的原子轨道符号是 ;产物分子中 采取sp3杂化轨道形成化学键的原子是 ; (3)基态Li+、B+分别失去一个电子时,需吸收更多能量的是 ,理由是 ; (4)图1所示的晶体中,锂原子处于立方体的 位置;若其晶胞参数为a pm,则晶胞密度为 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5)当图2中方格内填入Na+时,恰好构成氯化钠晶胞的1/8,且氯化钠晶胞参数a=564pm。 氯化钠晶体中,Cl-按照A1密堆方式形成空隙,Na+填充在上述空隙中。每一个空隙由 个Cl-构成,空隙的空间形状为 ; (6)温度升高时,NaCl晶体出现缺陷(如图2所示,某一个顶点没有Na+,出现空位),晶体的导电性 大大增强。该晶体导电时, 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到空位上,形成电流。 迁移的途径有两条(如图2中箭头所示): 途径1:在平面内挤过2、3号氯离子之间的狭缝(距离为x)迁移到空位。 途径2:挤过由1、2、3号氯离子形成的三角形通道(如图3,小圆的半径为y)迁移到空位。已知: r(Na+)=95pm,r(Cl-)=185pm,2=1.4,3?1.7。 ①x= ,y= ;(保留一位小数) ②迁移可能性更大的途径是 。 36.(15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比鲁卡胺(分子结构见合成线路)是有抗癌活性,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