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9:15: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课 题 备课时间 知识与 技能 课程过程与 目标 方法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了解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知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知道高速运动中必须考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通过对牛顿力学适用范围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时代精神。 情感态度般都有其适用范围,认识知识的变化性和无穷性,培养献身于科学的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自从17世纪以来,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证明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 但是,经典力学也不是万能的,向其它科学一样,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自己的局限性。那么经典力学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呢?有怎样的局限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进行新课: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阅读时考虑下列问题 1、经典力学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例说明。2、经典力学在哪些领域不能适用?能说出为什么吗?举例说明。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自己概括一下。4、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否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应该怎样认识?5、怎样理解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话“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上面的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学生A]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和高速运动领域不再适用;在不同参考系中不能适用;在强引力的情况下,经典的引力理论也是不适用的。 [学生B]因为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在运动时不仅具有粒子性,而且还具有波动性,经典力学不能说明这种现象,所以它不再适用,同时在高速运动领域,由于物体运动速度太快,要导致质量发生变化,而经典力学认为质量是不变的,所以经典力学在高速运动领域内也不再适用. [学生C]从上面分析知: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 教师总结: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不再适用.那么对这些领域的问题又应如何研究呢?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长度)s、时间t和质量m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子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分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和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到了19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 在新事物面前,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时间和质量都是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变化的.长度、时间和质量随速度的变化关系可以用下列方程表达式: 2vl=l01?(通称尺缩效应)t=2ct01?vc22 (钟慢效应) m=m01?vc22(质—速效应) 上式中,各式里的v都是物体的运动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速,l0和l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沿速度方向测得的物体的长度;t和t0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的系统中测得的时间;m0和m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物体质量. 但是,当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v<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守恒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认识能量守恒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章节内容分析】

在老教材中,本章的教学流程主线是:先学习功的概念,再了解功和能的关系,然后学

习能量的概念以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但实际上,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我们强调方法的教育、观念的教育,就要从中学时代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根据这样的思想,新教材把守恒思想的提出放到了具体的能量概念之前,并把它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这实际上是还原了能量概念在科学史上本来的位置。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守恒的因素,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被命名为能量的守恒量。 3、知道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 4、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5、能分析生活中涉及机械能转化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守恒思想的领会,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对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具器材】

多媒体,铁架台,小球与细线,滚摆。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1、寒假期间,邻居的两个小孩被你领进一个小房间里下棋。你关上房门外出办事回来后,发现棋子散了一地。你带领两个孩子一起收拾棋子,把棋子在盒子里排放整齐后,发现还缺少6颗。你们一起找啊找,门后有1颗,墙角有1颗,杯子里面也有1颗,还有3颗就是找不到。但是你们还是继续找,地毯下又找到了2颗。最后一颗在哪里呢?你发现窗户打开着,探出头一看,草地上还有一颗!

支撑你们继续寻找的信念是什么?

2、如右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上距地面高度为H处滚下来,又滚上斜面B,若地面和斜面都是光滑的,两个斜面的倾角都未知,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

〈设计说明〉第1个问题选自浙江省编的《作业本》,本

人认为是个非常经典的守恒问题,所以拿来让学生在新课之前先预热一下,既有趣,又可以强化学生对新课的期待。

第2个问题也可以在新课中直接给出,不要求在课堂上进行证明,只是关注一下: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是可以进行证明的,然后马上提出如果斜面是曲面的问题。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有一种想要证明的冲动,这会使下面的课堂过程难以顺利的进行下去。而作为课前练习,由于是针对著名的“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问题,又是利用已学的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著名的问题应该是有兴趣的。再说,让学生事先证明过之后,课堂上提出“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时,学生心里也更踏实了。

(二)课的引入

提出课前练习中的第1个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支撑我继续寻找下去的信念是:棋子的个数是不变的,是守恒的。”

给出以下问题:

1、一个采购员,带着1000元现金到一些商店采购了几样物品,但未即时把购买每件物品所用的钱记在笔记本上,回单位报帐时,从口袋时搯出了6张发票,合计金额为650元,而剩下的现金只有280元。你认为他将会去做什么?促使他去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这里不要在学生提出采购员“可能要做哪些事情”上消耗时间,要很快地转入后一个话题,得出采购员的思想依据是“现金与花出去的钱的总量应该不变”。设计本问题的意图是渗透“守恒”思想,同时对后面将要发现的“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中的小球运动过程中“存在某种不变的因素”起到暗示作用。最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许多种守恒的因素。

2、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曾用“斜面理想实验”说明小球在不受摩擦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他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复习已学过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回忆或教师提示,回想起伽利略的依据是小球总要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教师还可以用风趣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伽利略小球”是有某种 “灵性”的小球,是“有记忆”、“有愿望”的小球,当它从斜面滚到水平面上时,总是“想着”回到原来的高度,当前方存在上倾的斜面时,小球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果一直都是水平面,那么小球就一直带着这个“想要”回到原来高度的“愿望”一直运动下去……但是这些说法都不是物理学的语言,在物理学中,这一事实被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3、如右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上距地面高度为H处滚下来,又滚上斜面B,若地面和斜面都是光滑的,两个斜面的倾角都未知, ..

(1)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求出小球到达在各个位置的运动情况?你能证明小球滚上斜面B的最大高度也一定等于H吗?

(2)如果两个斜面是曲面呢?

〈设计说明〉可课前让学生先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后一问。第二问有难度,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但作为一个难题,让学生难住了,或者是让他们觉得要用微元法求解太繁琐,从而引出是否存在其他解决问题的捷径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

可以想象,伟大的牛顿正是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发明了微积分的,也许正因为牛顿有非常好的数学天赋,反而使他没有发现更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神奇的规律——能量守恒!

本问题的关注点是: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处于各个位置时“是否始终存在某种不变因素?”

(三)新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

牛顿定律很神奇,因它阐明了自然界的前因后果关系,人们还可用它预见一些简单事物的未来!但是牛顿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遇到困难?物理学产生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要能运用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可是自然界的运动千变万化,如果都用牛顿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的文档
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新人教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o3xx8kttb3pebe0io3703gjy5zcvb00ls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