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佳县林业局关于红枣烘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要求。通过项目建设,将逐渐摆脱目前红枣生产低效和管理粗放的局面,走示范化、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的道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会更加显著。
13
陕西省佳县红枣办 陕西省佳县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
3.1项目区现状
3.1.1地理位置与范围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毛乌素沙漠的南缘。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县隔黄河相望,西北与榆阳区接壤,东北与神木县毗邻,西连米脂县,南依吴堡县。距榆林市88公里。全县境内多山,少平原地,县城建在东经110°00′45″—110°45′10″,北纬37°41′47″—38°23′34″全县东西宽23.9公里,南北长85.0公里,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
佳县是一个纯山区,海拔高度在675-1339.5米之间,由北至南呈现出支离破碎、纵横 交错的复杂地形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无霜期159天,年降水量395毫米。佳县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特别是红枣,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23.9公里,总土面积2028平方公里。
佳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自然资源贫乏,立地条件差,全县可分为北部丘陵片沙区(约30%)、西南丘陵沟壑区(约占52%)、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约占18%)。三种地貌类型。总土地面积中,25度以上的陡坡地占30%,气候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390毫米。佳县沿黄河地区是中国北方红枣的最佳适生区,有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现全县红枣栽植面积72万亩,正常年景年产红枣2亿多公斤,是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3.1.2基础条件
佳县现有红枣烘房3000座,大多为土式旧烘房,但也有少部分智能烘烤炉。智能烘房在红枣采后加工能力上的突出表现,极大鼓舞了农民
14 陕西省佳县红枣办 陕西省佳县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种植红枣林的信心。智能烘房在佳县已经初具规模,只是其在农民心中还存在一次性投资较大,掌握其应用还存在疑虑问题,所以推进工作缓慢,相信此次项目实施,必将在农民心中建立起信心,烘房建设走上快速建设为期不远。在前2年的智能烘房建设中,县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也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所以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智能烘房的建设材料在当地即可解决,不需要特殊材料。烘房设备由厂家一次投放到位,项目一旦实施,必能顺利完成。
15 陕西省佳县红枣办 陕西省佳县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建设目标
4.1项目建设目标 4.2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林业建设,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红枣烘房示范建设,为红枣深加工做好前期准备。力争通过示范带动,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源配臵,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4.3建设原则
⑴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综合考虑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坚持突出重点,兼顾贫困的方针,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⑵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对旧式砖房实施改造,同时配建新型烘烤炉,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红枣产业发展步伐。
⑶坚持规模化与效益化优先原则。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区域发展。
16 陕西省佳县红枣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