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7:52: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讲

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题组】

高频点1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3年16考 考情 政府对商业的管理统计 古代商业发展的成就(13) (2) 2014·福建T14,2014·重庆T2,2014·山东T15,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26,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27,2013·全考题 汇总 国新课标卷Ⅱ文综T26,2013·四川文综T3,2013·重庆文综T4,2013·海南单科T5,2012·安徽文综T14,2012·浙江文综T14,2012·天津文综T1,2012·江苏单科T3 近三年的命题点: 命题 1.商业发展的成就,如对商业的突破、外贸、货币、地区间的交流。 分析 2.政府对商业的管理,如对市管理的放松。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14·江苏单科T2 2012·全国新课标2012·福建文综T14 卷文综T26 响(1) 工商业发展的影【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交子的产生是因为“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而不是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故B不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只是讲了他们之间的商业纠纷问题,故C不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虽是北宋时期的历史现象,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也不正确。

2.(2014·福建文综·T1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

1

A.商品经济繁荣 C.区域经济发展

B.长途贩运发达 D.抑商政策改变

【解析】选D。由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只有D最符合题意。具体解析如下:

与正确答案 选项 的对应度 A B C D 干扰选项 干扰选项 干扰选项 正确选项 商运发达本身就体现了商品经济繁荣,不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本身描述了长途贩运发达的景象,不符合题意 关东粮食贩至上海体现了北粮南运的经济格局,不符合题意 商运发达虽与抑商政策相悖,但无政策改变实据 判断理由 3.(2014·江苏单科·T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解析】选A。唐朝前期“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是指在州县所在地可以设市,其他地方禁止设市。唐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以设市,说明市的建置制度已经有所调整。A正确。

4.(2013·重庆文综·T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C.国家发行的债券

B.中国最早的纸币 D.兑换货币的凭证

【解析】选D。A只是在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时期流通;B在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而材料中宋太祖时期就出现了;C不是债券而是兑换货币的书面依据。

5.(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T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2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广东大庾岭以北的丝销往广东,而广东一带的盐铁销往广东大庾岭以北,这反映了当时大规模远距离的商品贩运,由此可知D正确。材料未体现A、B、C的内容。

高频点2 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考情 统计 3年14考 “重农抑商”政策(11) 2014·天津文综T2,2014·福建文综T13,2014·天津文综T12,2014·海南单科T26,2014·福建考题 文综T14,2013·广东文综T13,2013·山东文汇总 综T10,2013·浙江文综T16,2012·福建文综T15,2012·北京文综T12,2013·江苏单科T4 近三年的命题点: 命题 分析 1.土地制度的目的、破坏原因等。 2.重农抑商的原因、目的、表现以及被突破的原因和表现。 3.“闭关锁国”的原因、影响以及松动的表现。 1.(2014·江苏单科·T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T26 江文综T38,2012·海南单科2014·江苏单科T4,2014·浙“闭关锁国”(3) 【解析】选B。明太祖建国之初,就制定了“寸板不许下海”的基本国策。在“海禁”时期,对外贸易体系主要通过朝贡和官办的方式进行。在沿海倭乱基本平定后,直到隆庆初年,明政府迫于压力开始部分开放沿海贸易。从材料中可知,提出开放的大臣是福建巡抚涂泽民,因此所谓的开放也是在福建一地部分开放,A错误。对外贸易决策权在皇帝手中,C错误。D在材料中未能得到体现。

2.(2013·江苏单科·T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

3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解析】选B。仕商身份界限模糊,但没有完全打破;A错误。“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说明商业发展使仕商身份界限模糊,“归乡”意识淡薄;B正确。地方商业官员经营和民间经营共存;C错误。清政府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

3.(2013·广东文综·T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解析】选C。“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的实力与封君一样。“比”是差不多的意思。因而选C。A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在明朝中叶。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排除B。D过于绝对。

4.(2013·浙江文综·T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解析】选C。从当时商人的乘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B、D表述正确;C的表述过于绝对。唐代商运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社会主流观点对商人是鄙视的,但遭受“全社会”的鄙视显然与史实不符。 【模拟题组】

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ocj4193vd6rgfk15sw18xzko02xoc00fz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