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翘楚(qiáo) 精辟(pì) 沧海(cāng) B.锦瑟(jǐn sa)
马嵬(w?i) 充分(fēn) C.惘然(wǎng rán) 奇葩(bā) 挑战(tiāo) D.倜傥(tǎng)
巨擘(bò)
宵柝(tuò)
【答案】A
【解析】B项,“分”读fan;C项,“葩”读pā,“挑”读tiǎo;D项,“菁”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无端 转轴拨弦 杜鹃 沧海桑田 B.蓝田 呕哑嘲哳 惘然 置若忘闻 C.神洲 轻拢慢捻 崔嵬 添酒回灯 D.隐晦 年长色衰
宵柝
霄衣旰食
【答案】A
【解析】B项,忘—罔;C项,洲—州;D项,霄—宵。 3.下列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 B.为君翻作《琵琶行》 翻:按曲改编歌辞 C.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 D.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徒然去打听
【答案】D
【解析】D项,“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称心如意(chan)
安步当车(dàng)
博闻强识(zhì)
菁菁校园(qīng)
jīng。
4.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明年秋
②委身为贾人妇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⑧因为长句
③秋月春风等闲度 ⑥整顿衣裳起敛容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
C.①③⑧⑨
D.①④⑤⑨
④今漂沦憔悴 ⑦恬然自安 A.①②⑤⑥ 【答案】B
B.②③④⑦
5.下面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B项,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6.下列诗句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3分)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②正面写琵琶技艺。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7.选出对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3分)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瑟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南海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为世所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答案】A
【解析】A项,此句意思: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琵琶行(并序)》有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交汇,是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C.李商隐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D.《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表现出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答案】C
【解析】明暗线索表述错误。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李商隐《锦瑟》) (杜甫《登高》)
【答案】(1)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3)只是当时已惘然(4)万里悲秋常作客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砯”“壑”“嘈”“惘”“作客”等字词的写法。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
字。(5分)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在这座亭子里饮酒赋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案】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3分)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对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