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作者:项雄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21-02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在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分值也是非常高的,我们荆门市每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主要分阅读和写作两大块。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只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育进行一下浅析。 一、直观情境
直观情境即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直观情境”可以用“物象直观”来创设,“物象直观”就是运用实际事物的模拟形象来进行,包括图片、图表、模型等。如教读《中国石拱桥》-文,可以用两张硬纸板做成一个平面,一个拱形,用这两个简易模型来代替平面桥和拱形桥。上课时把这两个模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说说哪座桥漂亮,学生自然会回答“拱形桥漂亮”。教师再问:“如果一座这样的拱形桥架在碧波之上,他像一条什么?”学生回答“像一条彩虹”。然后再把一个重物分别放在两座桥上,看哪种桥能承受更多重量。学生会清晰地看出拱桥的承受能力要比平面桥强。从而,总结出课文中描写拱桥的两个基本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这样用模型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直观情境”在教学中也可用“语言直观”来表现,“语言直观”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绘声绘色,勾画、描绘课文情境,启迪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增加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在讲到重点、难点的内容时,声音要有力度,必要时还应重复讲;而在讲到快乐的地方时,就应自然地流露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时,情绪就应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时,声音要变得缓慢而深沉。如教读《海燕》这样的阅读课文,教师如能用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语调来朗读、分析这边课文,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高尔基的爱国激情,将十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运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渲染情境也是在运用“语言直观”时所应注重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极富感染力。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问题情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