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5:38: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

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怀古 张 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 ①张升:南宋诗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了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了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语意相近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②①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以口语起入,明白如话,朴素中见真情。“思君”“此恨”“相思”等词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的情深意切。 6.阅读下面这首清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巧的能力。“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他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 借代、反问。(点明修辞)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阐释运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分析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

【注】

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 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②阳月:农历十月。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oj9d23cwn58u602x74s2b61z97l7x017l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