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5:50: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而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 ①红情、绿意:红花、绿叶,剪裁为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②幽素:幽情素心。

(1)“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作者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 (2)①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②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③昔日之温馨,伊人擘柑。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 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找出有哪些景物,景物特点如何,描写景物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往往是营造……意境,渲染……气氛,烘托……情感。(2)解答这道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伤怀”“增怅望”等。

答案 (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集,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

(2)①故人故园之思。漂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

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②时光流逝的慨叹。惊秋,砧杵声催让词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③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流露出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子 规 吴 融

【注】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 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从意象入手就可以明确本诗基本的感情特点是失意悲愁。分析时必须从意境、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回答景中之情、象中之志。(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情景关系,其实是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知和把握。选用什么样的意象或意境,来表现什么样的感情,便定格了诗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方法。

答案 (1)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2)①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oj9d23cwn58u602x74s2b61z97l7x017lu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