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多样性视角下河南地方方言现状与存续研究
作者:王亚涛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3期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摘 要】本文以对河南地方方言的形成过程分析开始,对河南地方方言形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自然环境等多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梳理河南地方方言形成特殊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河南地方方言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河南地方方言区别于其他方言区的语言特色是其作为多样化文化生态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语言学的分析,将河南地方方言中的构成等语言特征与其形成环境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河南各个方言区特殊的语言形成环境,据此对河南地方方言区进行划分,此后对河南地方方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从人口流动、城镇化、现代化冲击等多方面进行反思,并梳理出河南地方方言自身发展的特色路径,从而解决河南地方方言发展过程中的存续问题。 【关键词】方言;多样性;存续
方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形式,其与地方民俗、文化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民俗文化内容丰富,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流失,文化形式逐渐趋同,这对于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极为不利。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究地方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体现,其在与现代化各种因素的互动中,在保持其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保持其与现代化文化的互动,为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同时也丰富文化多样性的理论。
一、河南地方方言形成历史
河南省地处中国的中部东部地区,早在四千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就有人类生活居住,形成较高的文明形态,当代陆续发掘的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都展示出河南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河南古代也成为中原地区,从新时期时代之后就保持着高度发达的文明状态,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河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都以以“问鼎中原”作为各个诸侯势力强盛的证明。人口的迁移带来的是文化的迁移,多种文化的融入到河南文化中,构成河南地方方言形成的文化基础。在明初年朱元璋就多次要求从省份迁徙人口到河南,从洪武二十一年开始,明朝的各个大臣提出由于河北等省遭受战争破坏,人口数量大量减少,而山西、山东人口种地,耕地较少,可以迁徙这两省的人口到河北、河南等省,将这两省因为战争荒芜的土地进行重新开发,此后朱元璋采取了大臣的建议,将山西泽州、潞州两个州的人口中没有耕地的农民迁徙至河南的太康等地,根据统计在朱元璋实行人口的迁移的五年之后,河南地区的人口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