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西南大学生化+普生专业题部分总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8:37: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凋亡:指由细胞自身基因编程的一种主动死亡过程(不发生炎症反应)

2. 新城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对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3. 原生生物:最简单的真核生物,个体微小,多数为单细胞。 4. 顺反子:即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

5. 神经元: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6.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二、填空题:

1. 分化细胞所表达的基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在所有细胞中均需表达的一类基因称为

管家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结构和代谢活动所必须的。

2. 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都是多细胞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及营养类型的差异是区分它们的依据。

3. 溶酶体可以消化从胞外摄入的食物,也能分解细胞中市区功能的细胞碎片。

4. 除磷脂和糖脂外,蛋白质也是构建动物细胞脂双层的主要成分,可通过形成“脂筏”调节膜的流动性。

5. 植物固定CO2,完成暗反应的方式和途径存在差异,其中能在高温、干燥和强光条件下

完成光合作用的植物称为C4植物。

6. 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作用,可分解为H2O和CO2,并为细胞提供能量,其反应可分为三

个阶段,以次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7. 叶绿体类囊体的膜称为光合膜,叶绿素及其他色素,以及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整套蛋白质复合体都存在于光合膜中。

8. 在细胞周期中,从G2期到M期是由成熟促进因子(MPF)触发的,MPF由两种蛋白

组成,一类是CDK激酶,另一类是G2期周期蛋白。

9. 植物器官基本上都由3类组织参与构建,分别是表皮、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 10. 植物根部内皮层细胞存在一圈凯氏带,迫使进入木质部的水分或溶液必须通过质

膜进入内皮层细胞内,完成选择性吸收。 11. 果蝇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的双翅目。 12. 最简单的两侧对称动物是扁形动物。

13. 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随机增减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 14. 遗传上通常人的面部无雀斑对有雀斑为显性。

15. 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复制过程

的技术。

16. 有些高度重复DNA序列的碱基组成和浮力密度同主体DNA有差别,在浮力密度

梯度离心是,可形成不同于主体DNA的卫星带,称之为卫星DNA。

17. 许多蛋白质对转录起始是必需的,但并不是RNA聚合酶分子的一部分,这些蛋白

质称为转录因子。

18. 同一序列的DNA分子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邻近的基因中,被不同基因所使用,

这种基因称为转座子。

19. 蛋白质经水解后形成较小的片段,经层析法分离和染色后,不同大小的片段以特

定的位置出现,这样得到的图像称为蛋白质指纹。

20. 从癌基因发病的机理来说,与原癌基因相对的基因称为抑癌基因。

21. 脊椎动物体内有4种基本组织,它们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

织。

22. 同血型的人之间由于血液中的凝集素原与血清中的凝集原相同,可以相互输血。 23. 人体的生长激素主要是在内分泌器官腺垂体分泌的。

24. 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下降,或者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

25. 人眼能够感知颜色主要是有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

26. 初孵出的小鸭会跟着任何一个移动物体走,这种学习类型称为印随。 27. 动物竞争资源的方式之一就是占领和保卫一定的区域,不允许同种其他个体侵入,

这个区域称为领地。

28. 化学制冷剂氟利昂逸散到大气层之后引起臭氧层减少,出现空洞。 29. 下丘脑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中枢。 30. 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级群落。 三、判断题

(F)1.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数目和生物体的大小成正比。

(F)2.木材和棉花纤维主要是细胞死后遗留的相同结构构建而成的。 (F)3.参与染色质构建的组蛋白是酸性蛋白,非组蛋白是碱性蛋白。 (T)4.秋水仙素、长春藤碱、紫杉醇均有阻止细胞周期运转的作用。

(T)5.植物的抗性表现原因在于植物的R蛋白与病原物的Avr蛋白之间发生专一性结合。 (T)6.转座子的发现颠覆了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是在染色体上固定不变的观点。 (T)7.二倍体细胞的复等位基因只能存在群体中。

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F)8.减数分裂的第一次为等分裂。

(T)9.迄今为止,遗传学认为遗传模板只能是核酸,即DNA和RNA。 (F)10.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同律分节。 (T)11.哺乳动物不能直接消化纤维素。

(F)12.由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细胞免疫。

(T)13.除了同卵双胞胎外,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标志。 (F)14.脊髓位于脊椎管中,是一种造血组织。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F)15.生物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能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四、简答题

1.生命的属性和特征有哪些? 答: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严整有序的结构;3.新陈代谢;4.应激性;5.稳态;6.生长发育;7.遗传变异和进化;8.适应

2.请简述物质的跨膜运转方式及其基本特点。

答:物质的跨膜转运有4种形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特点:

(1)单纯扩散。物质(O2,CO2,乙醇等小分子和离子)从高浓度的一侧到低浓度的一侧。物质的运输速度既依赖于膜两侧的运输物质的浓度差,又与被运输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电荷、在脂双层中的溶解度等有关。

(2)易化扩散。葡萄糖等顺浓度梯度扩散,有专一蛋白的结合,有饱和效应,多浓度差、在脂双层中的溶解度等的依赖均不如被动运输那么强烈。

(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由膜蛋白参与的耗能过程。特点有:有运输物质的专一性;运输的速度有最大值;运输的过程有严格的方向性;被选择的抑制剂专一抑制;整个运输过程需要提供大量的能量。

(4)固体颗粒,液体等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运输。

3.简述伴性遗传的本质是什么?遗传上有何特点?怎样可以简单的判定伴性遗传基因? 答: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 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 3.存在于Y染色体差别区段上的基因(特指人类或哺乳类)所决定的性状,或由W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仅仅由父亲(或母禽、母鸟)传递给其儿子(或雌禽、母鸟)。表现为特殊的Y连锁(或W连锁)遗传。 判定伴性遗传的方法: 1.首先确定显隐性: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 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

③ “母病子病,女病父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最可能为“X隐” ④ “父病女病,子病母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最可能为“X显” 3.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同时存在的处理方法:

当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及以上的性状遗传时: 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 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规律处理, 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处理.

4.基因组学包括哪些亚领域?研究的内容分别指什么?

答:基因组学,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问。用于概括涉及基因作图、测序和整个基因组功能分析的遗传学分支。该学科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 基因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又被称为后基因组研究,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人类基因组 DNA 序列变异性研究、基因组表达调控的研究、模式生物体的研究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等。

结构基因组学是继人类基因组之后又一个国际性大科学热点,主要目的是试图在生物体的整体水平上(如全基因组、全细胞或完整的生物体)测定出(以实验为主、包括理论预测)全部蛋白质分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蛋白质-多糖、蛋白质-蛋白质-核酸-多糖、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分子复合体的精细三维结构,以获得一幅完整的、能够在细胞中定位以及在各种生物学代谢途径、生理途径、信号传导途径中全部蛋白质在原子水平的三维结

构全息图。在此基础上,使人们有可能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以致生物体整体水平上理解生命的原理。 5.简述有性生殖的生物学意义。

答:由遗传组成存在差异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使合子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从而使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性变异,提高了生活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为什么说初级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这过程称为“初级生产”过程,它所固定的总能量(或形成的有机体总能量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就是植物在该系统中构成的有机物质和能量,是系统中其他生物成员赖以为生的物质基础。因为这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固定,所以具有奠基石的作用,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初级生产量为生,因此没有初级生产量就不会有消费者和分解者,也不会有生态系统。 五、论述题

1.激素是植物调节自身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请分析植物激素与植物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答:植物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类素、脱落酸、乙烯

(1)生长素:促进茎的伸长;影响根的生长、分化和分支以及果实的发育,顶端优势,向光性和向重力性。

(2)赤霉素:促进种子的萌发、芽的发育、茎的伸长和叶的生长,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促进萌发,延缓衰老。 (4)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 (5)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 2.试论述朊病毒的发现对中心法则的发展及其意义。

答:从理论上讲,“中心法则”认为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DNA~DNA,而朊病毒蛋白是PrP→PrP,是为“自他复制”。这对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但也有矛盾,即“DNA→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矛盾。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会丰富生物学有关领域的内容;对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探索生命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从实践上讲,其对人畜健康;为揭示与痴呆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机制、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信息,并为今后的药物开发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试述小肠在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提供胆汁的肝脏和分泌多种水解酶的胰脏都通入小肠。小肠的多种于东形式也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小肠的形态的一个特征是与食物接触的面积特别大,极大的提高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效率。 (1)人的小肠长5-6米;

(2)小肠粘膜的环状皱褶内有大量的绒毛,每个柱状上皮细胞膜腔面突起,称为微绒毛。 (3)被分解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停留时间最长。

(4)绒毛内神经、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丰富,不同部位吸收不同的营养物质。

2012西南大学生化+普生专业题部分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osy3771ek34ka294oy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