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C
⑶ ①白露②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综合知识的把握,注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的把握,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把握。
⑶本题考查二十四节知识的把握,注意背诵 二十四节气歌 ,积累并理解农谚。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答案】 (1)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④段与⑤⑥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另外第⑤段和第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说明的)。 (3)D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分析,如“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三代同堂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④段总说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的重要作用;⑤⑥段分别说明“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⑤和⑥也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3)D“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说法过于绝对,原文⑦段原句为“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
故答案为:⑴ 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⑵ ④段与⑤⑥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另外第⑤段和第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说明的)。 ⑶ D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说明文说明中心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最后再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需要理解各部分的说明内容,然后再根据说明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明确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是说明文常有的题型,这样的题非常简单,答题时首先要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与题目中有关的句子,分析其有无差别即可正确答题。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灯停”背后的科学
齐月园
①“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交通安全规则。交通信号灯一直都是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保障。
②红绿灯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着红装的女性代表已婚,意为“我已经结婚,不能向我求爱”,而着绿装的女性则代表未婚,意为“小伙子向我靠拢吧”!后来由于伦敦议会大厦门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事故,英国政府于1886年在大厦门前的马路上安装了两盏煤气标志灯,借鉴前面提到的服装颜色的差别,使用红色灯表示禁止通行,绿色灯则表示可以通过。同一年,汽车也问世了,红绿灯作为标志灯很快流行起来。
③1912年,美国盐湖城的一名警察发明了电气信号灯。1914年,这种信号灯出现在美国克利夫兰市的街道上。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直至1922年才出现在美国底特律市的街道上,它采用黄色信号灯作为警示信号,提醒行人和车辆谨慎行进。 ④无论是火车的信号灯还是汽车的信号灯,都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这是为什么呢? ⑤根据物理学原理,光线在通过空气传播时会发生散射,对于相同媒质来说,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的作用就会越强,反之就会越弱。在所有的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特别是在下雨天或大雾天,空气的透明度会大大降低,红光的这种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⑥此外,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的信号,可以使行驶中的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红色的信号,以便及时做好刹车准备,减速慢行。如果司机在比较近的地方才看到停车的信号,由于车的惯性而不能及时刹车,非常危险。同时,红色也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它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因而用红色信号灯就会更加醒目,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刹车等各种应急措施,从而防止事故发生。
⑦除了交通信号灯外,人们还常常在城市的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些红色闪烁灯来保障夜航飞机的飞行安全,防止发生撞机事故。红色还用来表示危险、紧急之意。例如,消防部门就采用了红色标志,而且一些消防器材和消防设备也都被涂成了红色。
(选自《科普时报》2019年2月10日)
(1)对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文章②③两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⑤⑥两段都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红灯停”背后的科学原理。 【答案】 (1)B
(2)时间顺序。作者先从可追溯到的19世纪时红色和绿色的最初寓意,写到后来的1886年煤气标志灯出现,红色和绿色的信号已经确定,再从1912年电气信号灯的出现写到1922年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的出现,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依次解说,可以让人很好地了解红绿信号灯的发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
(3)过渡,既承接上文的信号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又用设问的方式,引起下文对其科学原理的解说。
(4)作诠释。第⑤段从光线传播的角度对红光传播得更远的原理进行了解释说明。第⑥段从车的惯性和人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的角度,解释说明了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信号的好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使读者对说明内容清楚明了。
(5)①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②用红色作为信号,可以让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避免车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刹车。③红色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应急措施。
【解析】【分析】(1)第1段概括说明“交通信号灯一直都是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保障”;第2、3段写交通信号灯的历史;4、5、6段说明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的原因(对其科学原理的解说);第7段红色指示灯的其它含义,收束全文。故选B。 (2)可分析“追溯到19世纪”“1886年”“1912年”“1914年”“1922年”等词语,即可推断出使用的是时间顺序。作用,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依次解说,可以让人很好地了解红绿信号灯的发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3)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2、3段信号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开启4、5、6段下文对其科学原理的解说,即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的原因。
(4)这两个自然段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说明:第5段从光线传播的角度解释说明红光传播得更远的原理,这属于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第6段从车的惯性和人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的角度,解释说明了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信号的好处,这也属于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也就是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5)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5段“在所有的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第6段“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的信号,可以使行驶中的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红色的信号,以便及时做好刹车准备,减速慢行”“红色也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它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因而用红色信号灯就会更加醒目,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刹车等各种应急措施,从而防止事故发生”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⑴ B;
⑵时间顺序。作者先从可追溯到的19世纪时红色和绿色的最初寓意,写到后来的1886年煤气标志灯出现,红色和绿色的信号已经确定,再从1912年电气信号灯的出现写到1922年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的出现,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依次解说,可以让人很好地了解红绿信号灯的发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
⑶过渡,既承接上文的信号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又用设问的方式,引起下文对其科学原理的解说;
⑷作诠释。第⑤段从光线传播的角度对红光传播得更远的原理进行了解释说明。第⑥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