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分享!我是吕慧祥!
SCOR模型 三维商业定义 虚拟价值链 SFO模型 SCP分析模型 汤姆森和斯特克兰 方法 V矩阵 陀螺模型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威胁分析矩阵 新7S原则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新波士顿矩阵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逻辑分析方法 实体价值链 信息价值链模型 战略实施模型 战略钟模型
知识共分享!我是吕慧祥!
战略地位与行动 评价矩阵 战略地图 组织成长阶段模型 战略选择矩阵 专利分析法 管理要素分析模型 战略群模型 综合战略理论 纵向价值链分析 重要性-迫切性模型 知识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供应链模型 组织结构模型
[编辑]
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协调基础。公司的完整价值链是一个跨越组织边界的供应链中顾客、供应商亦即价值链中不同企业所有相关作业的一系列组合。协调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于使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能够协同运作。而如何管理和控
知识共分享!我是吕慧祥!
制价值链中各公司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依赖的作业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等两类问题就成为协调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关键。管理手段与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合并的、系列的还是互惠的关系)以及这些公司所从事作业的不确定性有关。 1.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协调手段
一般地,我们用行政命令作为主要手段协调公司内部的关系。然而,价值链中的各个公司相互独立,无法用正式权威的行政机制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Gulati和Singh (1998)认为,采用激励机制、标准操作程序、争端解决过程和非市场计价系统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激励、监督甚至适当的命令,可以达到协调、管理和控制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目的。 2.信息共享与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
要协调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关系,就必须对价值链中企业之间的有关信息进行共享和沟通,从而使价值链中的企业全面快速了解和掌握价值链中其他联盟企业所发生的有关作业,并对这些作业从“价值”的角度重新进行串联,有效地安排作业。而协调的过程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是否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将最终导致资金的流向。如果信息不对称,价值链中节点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信息流的关键点而配置资源、安排作业,产生额外的代理成本。然而,当价值链中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相关信息的交流时,
知识共分享!我是吕慧祥!
核心企业会通过协调的方法,促使价值链中各企业不断提高有关作业的效率,实现价值链的最大增值,也强化价值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的竞争力(这需要核心企业对于合作企业有所承诺,如共享的信息只用于提高供应链的作业效率,而不是淘汰效率不高的伙伴企业及其作业等等)。
现实的问题在于信息协同行为可能会泄漏企业的商业机密,另外,如果信息协同所要求的某些额外投资属于专属资产,还会增加价值链中联盟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都使得价值链中的企业有可能对于协同沟通有关信息缺乏足够的兴趣。因此实现公司间敏感信息互换的基础条件,就是在价值链中相邻节点企业之间建立相互信任。而核心企业的信誉会直接影响价值链中各联盟企业相互间的信任程度。 价值链中各企业之间所共享的信息与联盟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及其发展阶段有关。Tomkins (2001)在一定的框架下对价值链中公司之间的信息以及会计的作用进行了定位。他把与“建立诚信”有关的信息称作第一类信息,把与“掌握事项”有关的信息称作第二类信息。他认为,诚信建立在公司价值链中节点企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核心企业可以借助于第一类信息,获取第二类信息,并在节点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进而掌握、协调并控制价值链中企业所发生的有关作业,管理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公司整个价值链的增值。Tomkins (2001)还认为与“掌握事项”有关的第二类信息能使企业“对协作的前景进行计划和决策”,特别能“对战略、投资和正在进行的运营
相关推荐: